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背景颜色字体颜色字体大小保存设置

第二百零五章 (大章)孝子哭丧

    霍海还真是敲头啊。

    这祭祀这种事情,霍海真不懂。

    不过,国家大事唯祀与戎,这还马虎不得。

    好消息是刘邦生来放荡不羁爱自由,所以祭祀方面规定的不是特别严格。

    坏消息是现在道德体系改儒家体系了,霍海亲自改的。

    好消息是,这几年,刘彻安排李延年作曲司马相如等几人写词,已经搞出了整套敬天法祖的祭祀歌曲。

    坏消息是,霍海和司马相如齐名,这意思分明是让霍海自己搞点祭祀歌曲。

    是,刘邦是放荡不羁爱自由。

    但是刘邦喜欢听歌。

    刘邦喜欢楚声,他自己创作的《鸿鹄歌》,据说就是采用的楚歌楚舞蹈来伴奏。

    他知道唐山夫人也能吟楚声,便令她创作《房中祠乐》。

    孝惠二年乐府令夏侯宽用审定之后的新乐与新采选的歌词合乐而成了《安世房中歌》。

    别看这歌名字叫做《房中歌》,实际上在诗坛地位非常之高,可以说是在诗经和汉乐府之中承上启下。

    这几年司马相如他们做的《郊祀歌》也是这样一种承上启下的歌。

    《郊庙歌》近《颂》,《房中歌》近《雅》,古奥中带和平之音。不肤不庸,有典有则,是西京极大文字。

    巧了吗不是,刘彻喜欢屈原。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霍海你也去写把,你要写的像楚辞。

    对了,是因为刘彻喜欢,而刘邦又喜欢楚声,所以这才叫楚辞的,以前叫做骚体,毕竟离骚嘛。

    给霍海派这个任务那不就明显了吗。

    那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示。

    “写的骚一点。”

    霍海真写不了。

    但是霍海也要想个办法直接不按照原本的形式来。

    首先,祭祀就没有形成定式,目前来说,主要是有祭祀天一大神的祭祀歌曲,并没有祭祀刘邦的,也没有祭祀其他汉家先祖的,也没有祭祀炎黄的。

    既然如此,霍海直接把后世上丧葬文化,祭祖文化,道家文化一起往上搬了。

    虽然别人可能不懂,但是谁听谁迷糊!

    霍海也是在犹豫到底要把哪些环节搬进来,毕竟后世这方面的文化属实是多的有点离谱了。

    到底哪些方面要抬到这台上来,还得选。

    其实一开始,霍海选的全是正统祭祀应该干的事儿。

    最终,霍海还是忍不住要把道家的东西搬一些过来。

    按道理是不应该的,但是,人死为大。

    今年,准确的说是,去年,去年葛楠为国尽忠了,什么都没留下,就留下了半个道家,目前道家已经被册封为国教了。

    既然是去年的事情,今年为何不加入主祭?

    这份荣誉的确应该给。

    毕竟丧葬文化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儒家的额,而儒家现在还没怎么流血牺牲呢,都已经加入了。

    那道家也应该加入。

    但是,有了进入祭祖环节,就是一种荣誉这个思路之后,霍海就把思路打开了。

    这个荣誉要出现在祭祀上,是需要争取的,但是不得给一个保底?

    举个例子,如果匈奴本部为大汉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个祭祀高祖老人家的机会?

    这不给机会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那保底怎么说?要保底也好解决,每个新区块,加入大汉的第一年,就加入祭祀活动,获取这份荣誉。

    以后要再次获取荣誉,就要为大汉做出巨大的突出的贡献。

    参与祭祀的次数,就是贡献排行榜。

    所以,今年参与祭祀的分别应该有匈奴各部,西域各部,苍梧郡部。

    不过,为什么不是匈奴合在一起呢,西域合在一起呢?因为他们以前的地理概念和势力概念都不被承认了,所以各部都需要分开祭祀。

    祭只能祭一个,祭了这个,就要放弃原来祭祀的东西了。

    还有,除了各部之外,还有更外围成员的祭祀。

    匈奴西域现在的各部祭祀,都是祭祖。而出了葱岭,那他们可就不能祭祖了,而是祭神,只是这个神叫做汉高祖。

    刘彻是听完了霍海当初的计划的,肯定对这个区分能够理解,并且能感受到里面释放的信号。

    当初匈奴冒顿单于给高祖写信时说,愿意游览中国。

    那时候就开始在官方渠道上以中国称呼大汉了。

    如今根据地理环境,把大中华范围划为中央之国,而国境之外,就算加入大汉,也只是柴火,并不是火焰。

    至于这个环境之内,那就必须强制一统祭祀了。

    因为国家大事唯祀与戎,这个范围内的人必须强制统一祭祀和战争两者,才算是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才算是成为了中央之国的一份子。

    这样一来,参与祭祀的名录就出来了。

    ……

    新的一年,太庙人声鼎沸。

    因为没有那么多规矩,所以也没有说一定要让大家闭嘴只能听,所以现场还稍微有点闹哄哄的。

    台上,司马相如年纪一大把了,还是带头领唱。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

    霍海在旁边看的忍不住吐槽。

    这《郊祀歌》一整套,大部分都是司马相如写的,司马相如唯独挑了刘彻写的这首出来领唱!

    不过也对,这首也是祭祀天地用的。

    霍海听着《郊祀歌·天地》有点恍惚。

    这听起来突然有了点神圣音乐的感觉,毕竟是一整个类似于唱诗班的团队一起在唱,唱的又不是普通调子,而是专门做的故意往空和灵靠边的曲子。

    虽然是五音,但照样有神圣的感觉。

    不过这么说有点倒反天罡了,毕竟是先有祭祀歌后有神圣歌曲的。

    台下,刘彻:“霍海,你整的如何了?”

    霍海:“没问题。”

    刘彻叉腰:“行吧行吧,去吧。”

    其实刘彻自己就压根不信这一套,现在祭祀都是祭祀给百官百姓看的。

    但既然要整,那就要整的正式一点。

    霍海走之前开口:“陛下一会儿哭的响一点。”

    说完就走了。

    刘彻:“???”

    刘彻看向卫子夫:“他什么意思?”

    抱着五皇子刘墨的卫子夫摆头。

    刘彻转头看向卫长公主:“什么意思?”

    卫长公主:“我听说是……咳咳,父皇您自己听吧。”

    此时霍海从司马相如旁边走过去。

    大庭广众的,两人也是对了一礼。

    司马相如超级小的声音:“你发明那个麻将我看到了,怎么玩儿?”

    霍海:“就……”

    司马相如急忙打断:“小声点,这里专门设计过,一丁点说话声,台下都听得一清二楚。”

    霍海:“回聊。”

    司马相如:“祭天完毕,请大汉卫长公主新夫婿玄武侯霍海祭祖!”

    霍海拱手作揖:“司马先生慢去。”

    看着司马相如霍海还挺感叹的,霍海知道,如果按照历史上的来,司马相如应该已经死了一年了。

    但就是因为自己那年冬天整改太学环境避免流感交叉感染的缘由,司马相如挺过来了,而且日子好过起来了理想抱负也实现了,反而身子骨又好起来了。

    看到他霍海就觉得大哥过这道坎应该也没问题。

    至于麻将,那是给新大陆探索团队发明的,流传出去了但很多人刚接触到还不会玩儿。

    司马相如这一年也挺忙的,年关后好不容易闲下来了,霍海得等有空了才能跟司马相如私下聚。

    等人下去了,霍海才开口:“咳咳,测试测试,123,听得见吗?”

    台下的卫长公主比了个钩,示意没毛病。

    霍海这才开口:“年末,陛下让臣带领祭祀先祖的仪式,在思考如何祭祀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个想法。”

    “与其让我把成果一一唱给高祖他老人家听……”

    “不如让成果自己来一一唱给高祖他老人家听。”

    此话一出,现场马上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好家伙,说的好像没毛病啊。

    与其让人把成果报告给老人家听,不如让成果自己过来不就完了。

    等一下,活祭?

    不能吧?

    霍海:“首先,去年这一年,是大汉有史以来,发展最迅速的一年,也正是祭祀活动应该初步完成变革的一年。”

    “去年,大汉兵锋北指北海之北,纵横万里,抵达北冰洋的浮冰岸边。往东,也是联通了肃慎,又抵达了新大陆阿拉斯加。”

    “往西,远逐狼子野心的右谷蠡王部于西域诸国,远抵葱岭。同时内联羌人部落,登上了青藏高原。”

    “往南,收回苍梧古国时代的故土,同时海船在整个南海畅行。”

    霍海手中的黄纸翻了一页,继续:“加入大汉的部族,城池,达一百零八个之多。”

    这其中羌人和匈奴人部落占据了绝大多数。

    不过这份战功的确恐怖,要知道往年,就算是打下一个部落,那都是大功一件。

    一次性破百,实在是夸张。

    这还幸亏苍梧王赵光来投降,要不然凑不齐一百零八这个整数,最多一百个。

    大家疑惑了,不是让成果自己来唱么?

    你怎么念上稿子了?

    霍海扬了扬手中的黄纸:“我怕高祖老人家这会儿不想听,所以又把这些事情写了下来,直接烧给高祖老人家。”

    “一起烧过去的,还有匈奴地堡,西域城堡,羌人塔楼,苍梧竹楼,这些高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没享受到的一并送过去。”

    说是这么说,实际上抬上来的是纸糊的。

    还有金银折纸,纸钱,还有香烛。

    霍海并没有言明敬炎黄,而是直接上了敬天法祖的牌位,然后下方放了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这个天地君亲师和后世那个天地君亲师还不一样。

    天指的是当世天子,地指的是地下的天子,君指的是封国之君,亲指的是亲人,师指的是老师。

    这个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子还活着,别的都是已故的。

    霍海点香,旁边一个道士一个儒生,两个人在旁边喊。

    “敬天法祖,道法自然。”

    “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

    刘彻捏着下巴,看这意思要是过几年把天竺拿下了,或者敦煌那边佛家信仰起来了,到时候不得再找个和尚过来念经?

    不过,这第一祭还不是道家儒家。

    霍海插上香火后和普通后世人一样喊了句:“大汉香火永存。”

    然后才高喊:“礼炮!”

    三十三门炮轰然齐射。

    虽然老早就看到了炮,但刘彻还以为那炮是摆过来给老祖宗看的,没想到真放啊!

    高祖老人家今天算是听着响了!

    台下,荀彘:“他奶奶的,还祭天呢,这一堆炮下来,云都给震散了……呜呜~!”

    孟卿:“你丫闭嘴。”

    荀彘也是闲的,本来说打完了匈奴要干鲜卑和肃慎,荀彘都准备好顶上了。

    结果……两家看这意思是投了,还投的快。

    虽然还没有明牌喊投,但是各方面对汉使的礼遇是一点都没失礼,这大汉也不是神经病,不可能无事生非,所以荀彘就闲下来了。

    今天看到炮也是有感而发。

    这拿来轰天可惜了,拿来轰城墙多好!

    孟卿:“你没吃上肉,发牢骚别在这个地方发癫,你私下去找陛下哭去,都比这样好。”

    荀彘也是无奈,只能认同了孟卿的说法。

    广场上,羽林卫戒备之外,还有大量的百姓,这些百姓看到大炮轰鸣,人都傻了。

    这是什么东西?看起来像火枪队的枪,但是比枪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一炮下去,被打中,不得青一块紫一块?!南一块北一块儿?

    想多了,这被打中当场就焦了。

    这可不是普通加农炮,这是放的填了药的炮……

    不对,准确的说,这炮是用来发射填了药的炮弹的,但是今天打的空炮。

    这一炮下来,要不是刘彻在,恐怕现场的人都已经吓傻了直接四散而逃了。

    但也正因为现场的人在,刘彻自己才没有先溜了。

    霍海把揍着耳朵的手指拿了下来:“大汉军人用枪炮说话,用枪炮高歌,相信高祖老人家听到枪炮,就明白大汉将士的祭祀了。”

    “武祭之后是文祭。”

    旁边的儒生端起一堆黄纸,丢进了火盆里。

    熊熊之火燃烧了起来。

    “整个大汉去年所有的科学成果文学成果,全部都给高祖汇报下去了。”

    其实霍海还想搞个花活朗诵正气歌什么的,可惜记不全了。

    霍海继续:“皇室祭祖活动圆满结束,开始各代表祭祖活动。”

    “文武祭祀之后,是教祭,去年大汉确立了国教,以信奉黄老道为基础,从中提炼道理创立的道教,成为了大汉的国教。”

    “大汉去年痛失道教领袖,伟大的科学家道学家葛楠天师。”

    “沉痛纪念,诵经。”

    葛楠人没了,但是他自己写的经还在,旁边的道人也是念了一段。

    霍海继续:“教祭结束。”

    “葛楠天师生前的挚友道友张道立张天师,前往青城山传道,同时继续研究枪炮,为大汉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空闲之余,张道立天师根据诵经打醮唱念词的道家经典,结合蜀郡口音特色,以及我大汉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创作了道家第一部有民间特色的大汉《孝歌》,用于祭祀父辈。”

    “今日初祭用来祭祀先皇。”

    刘彻瞪大了眼睛。

    让霍海写祭祀词,他倒是发挥了聪明的小脑瓜,直接借了一段来用是吧?!

    不过在在今日祭祖专门还给景帝安排了一段,刘彻还是心中甚慰的。

    因为如果今天的活动以后按照这个规格和流程持续下去,那么就锁定了烧纸钱烧祭祀物品,继香火,文武祭,教祭,新加入大汉代表祭祀的流程固化下来。

    其中第一次多了一个祭祀景帝,那未来自然有可能继续加入祭祀景帝,毕竟这是亲爹。

    说不定以后还有祭祀我……想到这里刘彻甩了甩头。

    自己还想长生呢,祭什么祭。

    刘彻倒是想要听一下《孝歌》是什么东西。

    【哭声父亲归西去,肝肠寸断泪湿衣。

    忽然那日狂风起,吹散父子两分离。

    儿跪灵前把话叙,父亲恩德与天齐。】

    锣一敲,鼓一敲,唢呐吹了个哀调。

    儿一跪,女一跪,亲属哭了个哀悼。

    现场专业团队直接给哭起来了。

    给刘彻都哭懵了。

    我爹!是我爹!

    写给我爹的!你们哭什么!

    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妈的爹也有人抢吗?

    【生我育我非容易,养儿育女费心机。

    父要考虑生活计,吃苦耐劳入了迷。

    辛苦不分日和夜,为儿为女志不移。】

    再一听,刘彻鼻子酸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专业人士哭起来后,从来不哭的自己,也有点想哭了。

    不只是有点。

    刘彻默默地把近视眼镜取了下来,小泪珠划拉就流下来了。

    大汉初年的人,哪见过这种阵仗?

    这家伙锣鼓唢呐这一套,加上孝子贤孙痛哭流涕,这感染力,那叫一个忍不住。

    刘彻当初扶灵的时候不是没哭过。

    刘彻听了是真忍不住,小珍珠已经在眼眶上打转儿了:“我的爹~”

    “我皇爷爷哟!!!!!”

    一声爆哭,把刘彻的话给吓回去了!刘彻转头看去,是胶东王刘贤。

    刘彻以前就是胶东王,后来因为成了太子没有去就国,于是胶东王被封给了刘彻的弟弟刘寄。

    刘寄不是个老实的人,当初淮南王刘安准备造反时,也有刘寄的事儿。

    他还被捅出来了,这家伙给自己吓死了。

    但刘彻还挺怀念这个弟弟的又因为他没有实质动作,于是就封了他儿子刘贤继承胶东王的王位。

    就因为有胶东王,所以今年选择北方航运基地,选的是千乘,而不是胶东(青岛)。

    今年长安大发展,鲁国那边起飞了,胶东王也是忍不住了,来了长安。

    此时,刘贤很快嗷,啪的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嚎啕大哭:“爷爷啊,皇爷爷啊,我的皇爷爷啊!”

    按道理,他特么是不可以认自己是皇帝后裔的,王只能认王做祖,不能追索到皇帝。

    但是今天这场合又不一样了,刘贤比谁反应都快,难怪人家叫刘贤。

    刘贤一啪嗒,旁边噼里啪啦跪了一大片。

    刘氏孝子贤孙们划拉跪下了。

    都嚎啕大哭起来了。

    锣鼓唢呐本来都是欢庆用的,今天搞的哀乐还是头一遭。

    这家伙加上那打醮的唱词调调,加上蜀郡口音,合在一起,就是魔性。

    霍海就知道他们都会演,所以上台前才提醒刘彻哭大点。

    刘彻还是没赶上,毕竟再有感而发他也是刘彻,是自认为是天命的人,真的要打动他的内心,还是没有他们演的快的。

    刘彻到眼睛边的眼泪,都给吓回去了。

    【儿饿赶快买吃的糖果牛奶和蜂蜜,苹果香瓜难枚举,要有尽有都备齐。

    儿冷急忙制新衣长衫单衫不差移,毛衣绒衣儿欢喜,棉衣棉裤不必提。

    儿若染病父着急背负怀抱不分离,不怕雷电和风雨,深更半夜亦求医,儿病父亲熬更夜,奔波劳累到病愈。

    教儿无事少出去怕儿出外受人欺。岩边水边要注意,怕儿伤身药难医。

    七岁送儿学堂里纸笔墨砚全买齐。】

    唱到这里,刘彻反而想哭哭不出来了,这寻常人家的孝歌,不太适合他。

    毕竟景帝可没有费尽力气才送他刘彻读书筹齐笔墨纸砚。

    不对,景帝他都没见过纸砚。

    但旁边那些人哭的更惨了。

    而围观的百姓,也是嚎啕大哭了起来。

    老实说,现在大家过上好日子了,很多人还是有良心的,想起了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好。

    但是现在眼瞅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了,一想起父母没等到这一天就没了,心里就痛。

    后面几段唱词那简直是击中人心。

    甚至很多人的父亲没给他买那么多东西,但正是因为以前那些东西贵,那些东西来之不易,买的那么唯独一两件东西,唯独一两样诸如麦芽糖诸如麻衣一类的东西,反而记忆深刻。

    现在想起来更想哭了。

    这么大一群人哇哇哭,也让刘彻崩不住了。

    这无论是演的也好,是真情流露也罢,大汉的德政教育还是起作用了。

    实际上,现在百姓富裕了,总是要讲点良心的。

    要是以前没得吃,长安城一百件杀人案,九十五件都是兄弟父子继承案。

    如今不缺吃不缺穿,很多人不必为了活下去和至亲起争执争斗,自然要平和不少,也怀念起了亲人的好。

    刚刚刘彻真想哭,但被刘贤给吓一跳打断了。

    现在刘彻是真的哭了出来,演的。

    刚哭出来一声。

    孝歌唱完了。

    周围的人都转头看向刘彻。

    刘彻也很尴尬,继续不继续都尴尬。

    霍海抬手示意孝歌专业团队继续。

    这特么孝子刚开始,你们给撂挑子了?谁说孝歌就唱一遍啊!

    大汉以孝治天下,祭祀唱孝歌让孝子来哭,怎么看都是头一遭,比花里胡哨的唱歌扎劲多了。

    刘彻顺势演完了一首歌的时间。

    其他人也顾不得刘彻了,自己的表演还没结束呢,周围的人继续哭着。

    外围,发自内心的百姓都哭完了,看向皇亲国戚们。

    “难怪人家是皇亲国戚,你看哭的多惨。”

    “废话,孝歌是唱给先帝的,人家哭的惨一点是应该的,咱们是借着先帝的孝歌顺带哭一哭。”

    “你们懂个屁,人家皇族不缺钱,吃盐吃得多,科学报说了,哭就是人通过流眼泪调解水分盐分用流泪冲洗眼睛。”

    “你他奶奶的放屁,老子可是有感而发真心给我爹哭的,你才是调节盐分,你全家都调解盐分。”

    “哎哎哎,哭的科学内在的意义是调节盐分冲洗眼睛,不妨碍咱们哭出来的原因是尽孝嘛。”

    “对对对。”

    人有千百样。

    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是因为真的孝顺而哭的。

    但是有些不是。

    而所有人都会说自己是因为孝顺哭的。

    那道德教育就算成功了。

    因为没感觉得人也至少知道装一下,装一下这个行为本身也算是尽孝了。

    虽然说和志诚的还不一样,但总比全民不孝全民不义全民不仁的时代好。

    刘彻收了收眼泪,第三遍歌结束了。

    刘彻对着霍海往里招手,示意:“以后每年唱?”

    霍海:“不是不是,这其实是写来在白事第二天还有头七下葬唱的,不是年关唱的,只是第一次祭,所以是这个时间。”

    刘彻松了口气。

    主要是每年过年来一次,谁受得了?

    过年祭祖喜气洋洋的不行吗?

    真喜气洋洋,想什么来什么,霍海已经接上鞭炮了。

    反正霍海把自己在现代祭祖那一套都给搬过来了,还根据儒家道家的习惯,正式化复杂化了。

    搞完这些,才轮到今年加入大汉的部族们祭祀。

    其实有些人祭祀时不服气,比如楼兰国的王子就不是很服气。

    因为祭祀之前说好了,祭祀只能祭祀一个。

    祭祀了汉高祖后,以后除非你亲爹亲爷爷死了,否则敢祭祀别的什么非朝廷祭祀的人物,那你就死定了。

    但如果今天不来现场祭祀高祖,今天就得死。

    反正朝廷不缺人,换个人叫做楼兰王子然后祭祀就完事儿了。

    楼兰王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兴高采烈的在高祖【敬天法祖】灵位前一边跳楼兰祭祀舞蹈,一边喊着:“楼兰漂泊西域太久了,找到您总算是找到亲人了!”

    韩王一看,哟,你来劲了是吧?于是磕头磕的更重了,在大鼓上duangduang磕头:“韩王部终于回归大汉的怀抱了,太祖您看见了吗?人常说子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我都不能原谅我自己啊,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人,我以前怎么敢跟着单于跟大汉对着干呢,我要刀了自己!”

    旁边的人冲上去拦住他:“韩侯,留得有用之身,为大汉做贡献啊韩侯!”

    韩王现在只得了个关内侯的爵位,不做点贡献还真当不上列侯,表演的非常起劲。

    台下有人问韩说:“你侄儿?怎么比你还老?倒是很诚心。”

    韩说本来想说我与贼寇不共戴天,但想起现在都是大汉人了:“呵分家几十年了……”

    羌人部落就好很多了,没有演的那么夸张,诚心实意的祭祀着。

    他们在高原上都过上啃草皮的日子了,要不是青稞被搞出来这两年能在高原上种植,他们吃的都没有。

    现在加入大汉,打工就有肉吃有衣服穿,什么都不缺,干的活儿还不如以前自己的家务活儿重。

    这有什么好说的?

    谁说高祖不是我亲祖宗了?你懂个屁,你知道黄帝么,刘氏不也是黄帝正统后裔么?咱们羌人也是黄帝后裔,以后不叫羌人了,叫炎黄后人!

    苍梧王,准确的说是随桃侯赵光才来到长安不久。

    这几天被长安的环境和商业震惊的整天吃不下饭,庆幸自己投降了,也庆幸赵婴齐那家伙有神经病,吓得自己投降了。

    今天来到现场,好家伙,这些家伙怎么一个比一个疯狂,一个比一个吊?!

    随桃侯大喊:“高祖陛下啊!昔日一别,没想到再见面已经是八十年后了啊!”

    此话一出,全场安静了下来。

    今天,在现场的,还有见过高祖陛下的?

    自从张苍石奋去世后,还有哪个大臣见过高祖?自从高祖的宠妃石奋的姐姐去世后,还以为世上已经没人见过高祖了呢,今天又冒出一老小子?

    赵光见没见过高祖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初年少,匆匆一撇,高祖您的英武和高大一直都在我的心中,那日看到陛下,臣不敢说话,就是一眼看到了您的影子,在陛下身上看到了您一样的高大和英武。”

    “正是陛下的英武和不凡,让大汉更加强盛,臣感知到大汉的强大,又想起了大汉如父亲对逆子一样对苍梧谆谆教诲,这才下定决心与贼决裂,回到大汉!”

    “如今臣投入大汉,不求荣华富贵,只求苍梧郡百姓能跟大汉百姓过上一样的好日子,臣求在身后去地下服侍您老人家!”

    刘彻一看,这老家伙虽然年纪一大把了,但是这中气十足,起码还能活十年!

    刘彻也是亲自走了上去。

    今日表演结束,影帝已经选拔出来了。

    虽然赵光没有其他人跳的那么花里胡哨,但是他台词儿好啊!

    刘彻扶起了赵光:“随桃侯请起身。”

    赵光痛哭:“陛下啊陛下,臣今日才知道这一辈子错大了,错大了啊!臣早就该回来了!早就该回来了啊!”

    刘彻:“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回到大汉,从新拿回属于苍梧的荣光,希望苍梧郡的子民以后可以继续为自己为大汉创造荣光,未来朝廷还会邀请做出巨大贡献的衙门、部族、军、属、国有公司还可以来参与新年祭祖。”

    “希望明年,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回归大汉的怀抱,这样也算随桃侯为他们做了个好的表率。”

    随桃侯大声:“老臣哪儿配做这个表率?不过!别看老臣九十有一,谁要是敢跟陛下造次,老臣还能挥动铁骨头,取他狗头为陛下出气!”

    好一副莽夫忠臣的模样!这谁能看出来他十岁反汉,上上个月九十一岁零俩月才投降的?

    刘彻甚是欣慰,搭戏搭的不错:“随桃侯,大汉既讲究以孝治国,也是爱护老人的,如今应该是年轻人去闯荡,是老人在家享福的时候了。”

    “随桃侯这份心意朕懂!”

    赵光:“若是有战,赵氏子弟有诏比应!”

    刘彻满意的点了点头:“来人,赏千匹绢布,新宅六十亩。”

    司马迁一字一笔的记录着今天的事情。

    别看有的环节看起来荒诞,但只要润笔的好,那就是精髓了。

    以后祭祀就改成全新的流程了?

    第一步祭天,第二步祭祖,第三部新子民认祖?

    不过为什么埃及和安息的代表,不是认祖,是高呼祖神啊?

    拜神?

    有什么分别?

    司马迁猛然想起了谷梁学的等级制度。

    “原来如此。”司马迁比很多人都更敏感的在热闹下看到了大变局。

    霍海在什么地方进修的谷梁学?怎么这么懂???

    不过不看大汉之外只看长安又是为什么呢?上行下效?

    ————

    求月票!(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汉有活爹不错,请把《大汉有活爹》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汉有活爹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