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脱靴断镫:一位清廉刺史的星驰(二)

    二、习业南山

    华州刺史府来信是一封征辟书,华州刺史崔可大——李义山的重表叔,征辟李义山为华州刺史掾属,掾属是辅助佐治的吏员,可由主官自辟。

    华州(陕西渭南)前据西岳华山,后临泾水渭水,出了长安,向东便是华州,故华州有美称“天下第一州”。李义山四次进出长安,来回路过华州,对华州很是熟悉。

    萧明文也劝他前往,他说,华州左控潼关,右阻蓝田,是关中军事门户,守天子之门,华州的主官因此十分关键,所以华州既是罢相之州,也是入相之郡,免去相位常会出任华州刺史,华州刺史往往也会入相,比如令狐壳士。崔公镇守华州前,兄与他同任给事中,崔公的批驳为朝廷内外所称赞,料想华州之后,必有大用。义山弟能到“天下第一州”任事,并辅佐崔公,属实机会难得。

    李义山太原失业后,飘零了半年,再次得到职位,十分激动。他告别了母亲和弟弟,又向萧明文辞了行,不日便又踏上了长安道。

    华州将近,李义山在华山之下一家破落客舍投宿,半夜被活活冻醒,他支开窗,却受了一脸风雪。李义山退到榻上,拥衾而眠,绷到鸡鸣,他背起箱笼,一跃而出,直向华州府奔去。道上空无一人,天上大雪如麻,李义山想,元和十二年,雪夜入蔡州,便是这般风雪吧。李义山埋头奔走,就像是雪夜行进的军士,他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

    天色渐渐明朗,风雪稍稍停歇,道上偶有人行,近十里长亭,有一车一马远冲风雪,奔李义山而来,驾车的是一位少年,他喊道,前方赶路人,可是表哥义山?

    李义山见那少年十五六岁,身形玉树,面容堆雪,纱帽斜戴,便大声应道,正是李义山,可是表弟崔雍?

    少年下马长揖说,崔雍见过表哥,父亲说表哥今日应到,特命小弟冒雪来迎,请表哥上车。

    李义山谢过少年崔雍,俯身上了马车,崔雍高兴打马回府。

    华州刺史崔可大、崔雍弟弟崔衮和阮姓诸侄已经在内衙堂前等候多时了,少年崔衮叫了声表哥、兄长,便帮着李义山提拿箱笼,李义山趋前拜见表叔崔可大,又与一排阮姓诸侄见礼。

    崔可大请李义山前席就座,他问候了李义山,也问候了义山的母亲和弟弟,并向李义山赠送了一箱重礼,李义山三辞而不受。

    崔可大劝解说,元和十二年到十四年(817—819年),令尊在越州从公,某在扬州作幕,彼此只隔一道江,便常借公务往来,往往未及散衙,便去金陵渡口饮酒,这般情节,令慈也是不知的。元和十四年夏,裴公(裴度)罢相,出任河东节度使,召某为参谋,某去太原任职,不能与令尊饮酒了,每月只有书信往来,之后河北三镇蠢动,某案牍劳形,书信渐稀了。长庆元年(821年),某寄了几封书信,都是有去无回,还以为是驿传丢失。直到年末,越州来了一件公文,说是令尊安逝于任所,已举家扶灵回乡,不必再来信了。令尊英年谢世,某毫无所知,也没能相助,至今也是心中有愧,义山实在不必推辞。

    崔可大以先父之谊安慰,李义山只能勉强收了体恤,他再三谢过崔可大,说道,长庆二年(822年),处士叔也曾去扬州寻访表叔,得知表叔右迁太原,便乘船北上,不想被强邀到徐州,与徐州节度使王智兴一言不合,不得已先回了郑州。没能见到表叔,处士叔十分遗憾。小侄今日能依靠表叔门墙,又受表叔重礼,先父和处士叔在天之灵,一定是欢欣之至的。

    当日,李义山稍事休息,想起崔可大对自己的赏识和恩遇,也如同令狐楚一般,内心无比地感激,便作了谢书一封,托崔雍交给崔可大,是为《上崔大夫状》,状文有句如下:

    今早七弟远冲风雪,特迂(迂回)车马,伏蒙荣示(征辟书信),兼重有恤赉(抚恤赏赐),谨依命捧受讫。某才不足观,行无可取,徒以四丈(令狐楚),顷因(顷刻)中外(内外),最赐知怜(知遇怜悯)。极力提携,悉心指教,以得内夸(称赞)亲戚,外托(依靠)友朋……岂谓今又获依门墙(师门),备预宾客(门客),礼优前席,贶(赏赐)重承筐,欲推让而不能,顾负荷而何力?……粗期(略微期待)率励(督促激励),以报恩知。伏惟特赐鉴察(鉴别察看)。

    崔可大读到书信,见李义山的骈文驾轻就熟,而且文风清新,用典无形,叙事确切,景象感人,立身有凌云之气,气韵有诗家之境,不由得大是振奋,他对崔雍说,你义山兄,在总角(儿童)之年,识者便赞他有才,今日读到文章,义山不只是有才,而是有八斗之才,你和衮儿要亲近义山,随他学习。

    次日一早,崔可大在正衙接见李义山,问起李义山文章出处,李义山说,愚侄先由父亲启蒙识字,又得处士叔教授五经和古文;上山玉阳学道,诵了道教诸经,下山得(白)乐天公指点,不怯于作诗;更得令狐公半夜传书,学写了骈文,其后三试礼部,又随校书郎子直兄,学作了时务策;更兼经年为人抄书,所学甚是庞杂。愚侄转益多师,文出多孔,却也不知所出。

    崔可大听完大为感慨,说道,原来义山尽得了令狐相国章奏之学。

    从事杜胜来问,崔大夫,时值早衙,可议事否?

    崔可大高声说,今日早衙不开,诸位自行理事。

    元和十四年到长庆二年(819—822年),崔可大在太原,十年之后,大和六年到大和七年(832—833年),李义山也到了太原,太原五胡杂居,与中原大有不同,崔可大与李义山说起太原种种,不觉已到午时。二人用过餐食,继续交谈,崔可大对令狐壳士为人为政、为文为诗都不无好奇,又说到令狐诸子,不觉日已西下。

    从事李潘来问,崔大夫,时届晚衙,可议事否?

    崔可大高声说,今日晚衙不开,诸位自行散值。

    崔可大问了李义山三试礼部的阅历,叹息说,你表叔平生憾事,就是明经登科,不是进士出身,便多了几年蹉跎,如今只能寄望雍衮二子了,他二人顺从好学,但是众人宠爱,不免畏苦畏难,你如他们一般年纪,已经出门求仕了,义山,你要多多提携两位弟弟。

    李义山说,两位贤弟,聪颖机悟,只要勤学,定能登科,愚侄愿与两位贤弟共习经义。

    崔可大说,义山,华州城南,少华山中,悬崖之上,有一座古寺,名叫潜龙寺,是个清静所在,表叔愿送你到寺中温习举业,雍衮二子,随你一同读书,你们吃住就在寺中。如要草拟章奏,从事杜李为你送去,你有七步成章之才,定不会耽误公事。现已时近岁除,上元节之后,你们便去南山读书,你看可好?

    李义山不曾预料,崔可大辟他为掾属,原是为与两位公子共读,但举业公事两不误,于李义山却是最好的安排,他便欣然同意了。

    旬日前,大和七年(833年)十二月十八日,今上只有二十五岁,却突然中风,嘴歪眼斜,不能说话。宦官首领王守澄——今上的拥立者,推荐了一位所谓医师,昭义节度使行军司马郑注。今上病急,姑妄信之,召令郑注来京。郑注为圣人炼制了神奇的丹药,圣人服用之后,成效十分明显,就像郑注宣传的那样。今上病情逐渐痊愈,大和八年(834年)正月初五,他登上太和殿接见弄臣和近臣了。

    华州进奏院传回圣人病愈的消息,李义山代崔可大草拟了贺表——《代安平公华州贺圣躬痊复表》,贺表有句如下:

    臣闻:天,普覆也,应运而健若龙行;日,至明焉,有时而气如虹贯。伏惟皇帝陛下……求衣未明,观书乙夜……是以自北陆送寒,暂停禹会(禹帝的朝会);及东郊迎气,爰复(于是恢复)尧咨(尧帝的议事)……谨差某奉表陈贺以闻。

    上元节后,崔可大亲送李义山和雍衮二子,到华州城南少华山潜龙寺读书。

    上巳节,石堤消冻,阳坡开花,崔可大想念雍衮二子,便带了从事杜李和酒,骑马来少华山下。一行人仰看潜龙寺楼殿,好似聚簇银河,他们系了马,调换两脚,面红耳热,登上少华山顶,一行人下看华州世界,又像是恒河之沙。进了潜龙寺,崔可大率李义山和雍衮二子,以及从事杜李,面见方丈和寺中大德。崔可大与方丈饮了茶,翻阅了寺中珍藏的贝叶经,又谈论了三十三重天,最后向寺里做了布施,直到日暮时分方才下山。

    刺史崔可大和从事们一起来探望,成为潜龙寺当日盛事,也令李义山和雍衮二子十分感动。(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不错,请把《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