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43章 年关难过(上)

    只半月便是小年了,京师的"年关"气氛愈发浓郁。

    除却仍旧"沸腾"的朝局之外,喧嚣了一整年的京师终是渐渐安静下来,操劳了一整年的市井百姓们将全部精力用于接踵而至的年关,或者采买应用之物,或者走亲访友,再也无暇理会暗流涌动的朝局。

    因为寒意愈发逼人的缘故,虽然五城兵马司早早的便于城外设厂施粥,但每当晨曦于东方缓缓升起,还是能够发现因为饥寒交加而死的流民乞丐。

    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户们都是暗自感慨,这天气是愈发诡谲了,多亏今年朝廷在辽东接连打了多个胜仗,并且取消了怨声载道的"辽饷",不然这个年节绝不会这般热闹。

    ...

    ...

    与渐渐安静的市井所不同,大明朝堂仍是喧嚣不已,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

    内阁三位大学士仍是一丝不苟的于文渊阁当值,年过八旬的吏部尚书周嘉谟也在兢兢业业的核查众多官员的"政绩",余下的六部九卿们也在各司其职,丝毫没有因为年关将近而有半点懈怠,除了"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们...

    紫禁城中在驳回了几本弹劾督查院御史的折子之后,由"东林叛徒"阮大铖领衔的"阉党"也是随之偃旗息鼓,仅剩下督查院的御史们仍在不知不觉的攻讦,各式各样的奏本如雪花一般送进宫中。

    一时间,京师竟是有些"洛阳纸贵"的意思。

    乾清宫暖阁当中,大明天子朱由检身着一身轻便的常服,若有所思的盯着手中的奏本,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讥笑。

    因为暖阁中铺设了地龙,兼之角落处摆有几个火盆的缘故,阁中非但没有半点寒意,反倒是隐隐有些燥热,故而窗柩被推开了一条缝隙,不时便有屡屡凛风吹进阁中。

    大明天子正值壮年,自是不会因为这屡屡寒风而有太多的反应,反倒是觉得阁中空气流畅了许多,但这却是苦了阁中的几位重臣。

    尤其是吏部尚书周嘉谟,本就身体有些抱恙,没坚持一会便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周嘉谟的声音虽然轻微,但却被朱由检敏锐的捕捉到,本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是涌现了一抹愧色,赶忙朝着身旁的司礼监秉笔试了个眼神,同时略带歉意的说道:"天官见谅,倒是朕疏忽了.."

    "微臣不敢.."

    见朱由检如此言说,身躯微微有些颤抖的周嘉谟赶忙从座位上起身,心中却是为之一暖。

    不多时,司礼监秉笔便是去而复返,身后则是跟了几个小太监,手中端着几倍冒着热气的香茗,并分别递到了几位绯袍臣工的身前。

    "多谢陛下.."其余几位臣子也是次第起身,拱手行礼。

    轻轻摆手,朱由检脸上重新恢复了波澜不惊的面容,略有些严肃的朝着身前的几位臣子说道:"朕听说,九边将士的军饷又缺了?"

    去年冬天,朱由检刚刚继位,便是自内帑中拿出白银,一次性补齐了辽镇军士拖欠数月之久的军饷。

    此后,又在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建议下,将其余边镇士卒拖欠时日更久的军饷补齐,这才有惊无险的解决了军中早已存在多时的"隐患",从而为崇祯元年的几个胜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隔一年,终是又到了朝廷核查兵册,支付军饷的时候了。

    听闻朱由检将他们这些人召来的用意,暖阁中的几位绯袍重臣皆是脸色一红,心中也涌现了些许无奈。

    按理来说,诸如九边将士军饷等必要开支应是由户部支付,但过去一年,任凭户部尚书毕自严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也仅仅是令大明枯竭的财政焕发了些许生机,实际进项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一年时间中,朝廷虽是接连打了多个胜仗,但阵亡将士的抚恤,"水西土司"改土归流及赈济陕西灾民等花费加起来却是一个天文数字,本就勉强维系的户部根本不堪重负。

    为此,户部尚书毕自严只能上书朱由检,请求在开内帑,由朱由检先行垫付九边将士的军饷。

    "陛下赎罪.."沉默少许,户部尚书缓缓起身,迎着天子略有些狐疑的眼神,有些忐忑的拱手说道:"今年朝廷虽是接连取胜,但善后的事宜却是花费不少.."

    "除此之外,天津巡抚李邦华整饬水师也从户部要了一笔银子.."

    言罢,户部尚书毕自严便是有些为难的看向案牍之后的天子,户部"亏空"严重,他只是着重挑了几件事汇报。

    听得此话,朱由检轻轻颔首,他倒是没有怀疑面前的心腹在朝他"哭穷",毕竟朝廷在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的确可以称得上一句"武德充沛"。

    无论是平定西南亦或者整饬陕西,都用去了大笔的钱粮,远远超出年关户部的预算。

    如今大明士气正旺,他自是不能"自乱阵脚",无故拖欠九边将士的军饷。

    "那就再开内帑吧.."良久,朱由检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悠悠响起。

    户部递上来的折子他早已看过了,太仓库去年一年的岁入不过五百余万两,虽然相比较天启七年,已是有了不小的长进,但仍是无法负担九边军镇高达七百万两的军饷。

    更要紧的是,如此天文数字还没有算上全国各地的军户卫所,长年累月的欠饷下来,也难怪大明卫所名存实亡了..

    "各地卫所的军饷,户部及兵部也一并核查个数字报上来吧..."

    凭借着去年查抄的"八大晋商"以及从恭顺侯,抚宁侯等勋贵手中罚没的银两,朱由检的内帑还算"充足",眼下倒是有不小的底气。

    早在万历年间,朝廷便逐渐出现"赤字"的情况,导致各地卫所官兵的军饷只能克扣拖延。

    因为无法养家糊口,这些本应紧握兵刃的士卒们便逐渐沦为了军中将校的"家丁",仅剩下九边军镇的将士们勉强还具有些许战斗力。

    若非如此,水西土司安邦彦及昔日的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焉敢起兵造反;陕西民乱何至于持续了一年有余的时间,才被平定?(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不错,请把《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