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居然是本家

    王有志也搞清楚了,蒲汇塘是吴淞口旁边的一个大村,村里大多姓王。于是他赶紧表明自己也姓王,都是本家。村民一听来了兴致,马上问他是哪个堂号?当听到他是琅琊堂后,更高兴,说他们也是琅琊堂,接着趁机追根问底。

    王有志既然有志成为世界首富,当然早就对自己祖上的事仔细打听过,准备功成名就之后增添名门之后的光环,以示自己天纵英才。有个本家做市政绿化生意,发了财后,最喜欢修家谱。王有志猜他可能是想借此结交当官的本家。

    据这个本家说,他们这一支源自卧冰求鱼的王祥的弟弟王览,也是王羲之的曾祖。王有志虽然对祖上历代名人知道不少,但因为说祖上避藩镇之乱,逃亡海外,所以只好说是唐治礼郎中王新民之后。

    这一干本家听了大喜,说他们也是书圣之后,马上有人问他辈分。他哪里知道一千年前的辈分,只好说久居番邦,当年祖上出逃匆忙,家谱丢失,后来也搞不清了。

    于是一个自称族长的老者拉下脸来,把他训了一顿,说琅琊堂是士族大姓,怎么能乱了根本?家谱何等神圣,怎么能丢了呢?真是不孝!王有志有苦说不出,只好连连道歉,又说其实是带着家谱的,但后来遇到风浪,带着族谱的那艘船不幸沉了,家里对丢失族谱也一直内疚不安,所以才派他回来认祖归宗。老者见他态度诚恳可怜,方才息怒,反过来安慰他一通。

    不过这么一闹,王有志跟村里本家的关系又近了不少,大家都接受他是自己人了。王有志说了,日后去临安搞清楚了,会再回来拜谢,到时候就可以论辈分了。于是他就叫族长老丈,族长就管他叫有志。

    那边五娘她娘也没闲着,也旁敲侧击问这两个怪人的情况,做母亲的对女儿接近的男青年都很提防。王有志看惯了网络穿越文,张口就来,说他们是澳洲人,在爪哇国以南三千里,那边沃野千里,还有袋鼠袋熊。他记得很多网文中说,因为描述太详细,所以不可能是假的。于是就极力描述澳洲风情,连袋鼠跟人打架也说了一通。

    他还顺便大吹自己家乃是澳洲首富,有良田万顷,金矿铁矿煤矿。听的村民们一愣一愣的,很快人越来越多,把他当说书的。王有志人来疯,人越多越来劲,口若悬河,完全是当初他直播的样子。

    王有志说高全是他表弟,祖上是北方人,只懂些北地方言。他二人回来探路准备认祖归宗,但遇到海盗,英勇抵抗,但无奈双拳难敌四手,力竭被擒。匪首看他二人好本事,将他们剃了头威逼入伙。他们不愿辱没了祖宗,宁死也不做贼,被剥光了扔到海里。

    说着,王有志悲从心起,又哭了起来,高全在旁边也帮腔似的嚎啕。村民们佩服之余,赶紧安慰,不断有人拿干粮咸鱼往他手里塞。他假惺惺推让一下,就都塞到小包袱里。

    五娘她娘观察了半天,得出结论:这两人不是海盗倭寇,身上没有匪气。澳洲的事闻所未闻,越是说得活灵活现就越可能是胡吹的。那个表弟哭嚎的时候说的话,像是河东那边的口音。这俩小子多半是北方坐船逃过来的,遇到海盗被割了头发下了馄饨,上岸后害怕被送官,假装是外藩夷人。她自己是北方逃难过来的,顿生同情,拿了块咸菜递给高全,用自家的沂州话说:“这小哥,光吃饭团不行,来点咸菜吧?”

    高全昏头昏脑地接过来,也是一口鲁南腔:“谢谢婶子。”忽然一惊,就看到对面这个中年妇女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心想完了,被看出来了。

    五娘的娘王婶子倒也不声张,接着用沂州话说:“你是河东人?”高全楞了。宋朝的河东就是山西,但高全不知道。

    王婶又问:“你是大同人还是太原人?”高全说:“俺不是,祖上倒是从洪洞迁出来的。”王婶子不知道,后来明朝洪洞移民遍天下,河北、山东、京西、湖北等地最多,当地方言都受山西话影响。

    王婶子又问:“你这个表哥呢?也一样?”

    高全不敢在外人面前表露对王有志的不满,毕竟相依为命,再说他现在什么都指望王有志,于是小心地说:“他不是,他家是杭州的。”他这个回答模棱两可,既可以理解为王有志是杭州人,也可以认为王有志祖上是杭州人。

    王婶子这下搞不清了,难道这两人真是海外归来的?高全听着位大姨好像很希望他是北方人似的,就学着王有志硬认老乡:“俺姥娘家是兰陵人。”这也可以理解为他母亲娘家祖上是兰陵人。

    王婶子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哎呦,那可巧了。婶子呀,娘家是沂州府的,这兰陵可不也是沂州府的地界。兰陵那边出好酒,叫什么来着?”

    高全马上答道:“郁金香!李白有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王婶子高兴地把手一拍:“对对对,就是这首诗,这个酒。婶子娘家呀,逢年过节,来人请客,就喜欢用郁金香来招待。”

    王婶其实根本不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只是一个沂州城郊大户人家的使女。她伺候主人请客听人讲过几次兰陵美酒郁金香,于是就把郁金香当成世界上最好的酒了,甚至当成好酒的代名词。

    后来金兵南下,她跟着主家逃难的时候走散了,索性打散了头发学着她服侍的姑娘的样子梳起来,假装官家小姐,自抬身价。后来遇到做生意一心想阶级跃迁的王七六。她见王七六没结婚,人好像还有些钱,于是就施展自己在大户人家学到的本事,三下两下让王七六觉得她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拜倒她的石榴裙下。

    当然王七六实际上固然也觉得娶个官宦小姐可以提升社会地位,但更重要的是个高屁股大,一看就是个宜生养的。王七六的眼光真不错,她一气生了4个儿子,又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个个高高大大,给王七六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武力后盾。

    不过她终究是心虚,生怕被戳穿。好在村民都没见过世面,看她各种礼节讲究,还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觉得不亏是千金小姐。现在遇到高全这个姥姥门上在兰陵的,又从来没去过沂州府,不但不能戳穿她,还能拿来当证明。于是她马上态度180度大转弯,对高全热情得不行,要不是她姓李不姓高,简直就要把高全当成娘家侄子了。

    王有志看到高全这边居然打开了突破口,惊喜之余又有点担心,赶紧凑过来问了问情况,也很高兴。宋代的沂州话跟现在的临沂话发音很不一样,倒是跟临安话有些相似,因此王有志跟王婶子倒是交流起来更顺畅。王婶子将原因脑补为王有志家里唐朝就出海了,保留了一些琅琊古音。

    村民既然认了这个本家,就变得非常热情。农村一般没什么事,也缺乏娱乐活动。有道是:“乡下嫲嫲进趟城,回家说得嘴都疼。”

    老王家忽然有海外游子归来,觉得也非常有面子。族长居然安排在王氏祠堂里摆了好几桌。

    先祭祖,族长第一个磕头上香,告知祖先有海外游子回归,大喜之事。然后几个老者,然后王有志。王有志给祖宗牌位磕了三个头,倒是非常乐意和心诚,反正这些也是他祖宗,他也很希望祖宗能保佑他成就帝业。周围的族人他虔诚的态度非常满意,那个时代很少有人乱认祖宗。

    作为领导,族长兼保正自然要发表讲话,老头清了清嗓子以示威严,然后朗声讲道:“天佑我王氏,今有海外游子王有志归来,足见我王氏之忠孝之名,扬于远夷。我王氏始于东周,初兴于秦,大兴于两晋。延至炎宋,人丁何止千万。又尤以我琅琊堂最为兴旺,已成江南第一大姓。老朽不才,蒙大相公不弃,命为蒲汇塘王士族长,荐为保正,替大相公看着这千余族人,百顷之地。老朽敢不用命?今日之喜,明日就报与老总管,咱琅琊王万里之外也有分支,而且不忘祖宗,渡海来归,也让他老人家高兴高兴。”

    王有志一听,原来族长还不是本家推举,而是上级任命的。他来自新社会,习惯认为村民们都是自耕农,搞半天原来他们还都是佃户,这个族长也不过是个地主家的狗腿子。(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南宋北中不错,请把《南宋北中》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南宋北中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