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排放争论

    刚回国,韩皓就被拉入一个重磅座谈会。

    事情起因在于前些天首都公布了未来几年排放标准的草案,打算在2005年7月份开始实行国三排放标准。同时宣布在2008年1月1日,升级到国四排放标准,以此响应绿色奥运的口号。

    要知道国内政治版图中,首都可是起到带头兵的作用。其他城市都是参考首都的路线后,才纷纷跟进实施相关政策。

    当初首都率先宣布要禁止尾气排放不符合国一标准的车辆进入,随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继跟进,导致了国内汽车发动机从化油器向电喷技术的转变。

    为何华夏汽车在当年刚进入市场时,就能迅速站稳脚跟,就跟国一排放标准相关。采用新发动机技术的华夏微面,几乎成为市场上唯一符合国一排放标准的微型车,因此可以大摇大摆进入首都等一线城市,从而奠定了良好开局。

    在刚过去的2004年7月1日,首都才开始正式施行国二标准,现在半年时间不到就开始宣布准备升级到国三标准。

    从国二到国三只用短短1年时间,另外只给3年时间便让国内汽车厂家跟国际接轨,实施跟欧洲标准只高不低的国四排放标准。

    这相当于在国内汽车界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排放标准的改变,几乎会带来重新洗牌的机会。

    “这简直是纸上谈兵的行为,他们脑子一拍,就想出这样不切实际的政策。我倒想问一问,他们到底有没有到汽车厂家实地调研过,明白不明白研发一款发动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江淮汽车的老总左望安如此质问道。

    “国家刚说要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现在这些地方官员就来捣乱。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带路党,帮着国外品牌来打压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宣布国二排放标准,我们好不容易技术改进达标,现在又要短时间上马国三标准。

    国内品牌技术储备领先,随时可以切换排放标准,但是我们自主品牌刚开始发力,技术明显落后。强制实行新标准的话,就是亲者痛仇者快,无形中帮忙国外品牌占领中国市场!”

    福田汽车的老总王金生同样说话非常不客气,作为本部在首都的汽车,他们遭受影响最大。

    尽管当初为了做大规模进京投靠了首汽集团,但福田汽车几乎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王金生在公司内部说一不二。从农用车转向轻卡,再进军轻客和重卡领域,福田汽车都屡有斩获,成为商用车的佼佼者。

    在首都市政府公布了环保排放方案后,这些自主品牌的汽车老总们就坐不住了,纷纷进京到中国汽车协会以及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公关,要求对新政策进行重新论证。

    就连三大汽车集团也态度暧昧,作为汽车国企的大哥,他们并没有如往常般站出来支持新排放政策,而是选择了闭口不语,这实际上也表明了一种态度。

    面对首都新的排放政策,全国汽车厂家似乎形成了同盟,要求重新审议这份提案。

    这次座谈会就是在如此大背景下,由国务院牵头,邀请了环保部、信息产业部、首都市政府以及汽车厂家代表参与,期望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可行性意见。

    作为三大之外最火的民营汽车企业,中华集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自然韩皓也在邀请列席人员名单之中。

    按照中华集团的研发能力,现在的盘古二代发动机早已经达到国三排放标准,当前正对国四标准进行技术攻关改进,预计很快就能生产出符合国四标准的发动机。

    这建立在中华集团一直对发动机技术巨额投入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其影响不大。

    合资品牌企业如大众、丰田、通用这些也毫无影响,他们的发动机早就按照欧洲排放标准设计,明年即2005年就会推出符合欧四排放标准的产品。

    估计环保系统的官员,就是看到欧四标准明年就在欧洲实施,因此定下了3年后即2008年中国也实行类似的国四标准。在他们看来,已经给了国内汽车企业3年的时间,何况许多合资品牌汽车都达到了这个标准。

    “我们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05年开始进行节能减排工作。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其加以控制是服从国家战略的考虑。”

    一位环保部的官员拿出文件如此侃侃而谈道。

    “从我们获得的资料来看,首都市面上主流品牌的汽车发动机都达到或超过现有国三的排放标准,我们制定的时间策略已经充分考虑了技术进步的需求。”

    这次参加座谈会,环保部的官员可是有备而来。

    “我想提问一下,你知道研发一款发动机从设计到量产到底需要多少个月时间吗?”

    江淮汽车的老总左望安听完后,要求举手发言。在得到对方摇头的回答,他继续拿出准备好的讲稿说道。

    “国际上一款发动机从设计到量产基本都要求48—60个月时间。这个过程包括立项、概念设计(9个月—1年)、详细设计(3个月,这期间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验证周期(持续18个月左右)、上车搭载标定量产(18个月左右)。”

    很明显,就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汽车厂家根本无法跟上排放标准的更新速度。国二到国三1年时间,国三到国四3年时间,这违背了发动机研发的规律。

    “我们支持国家的环保事业,但在具体推进时必须考虑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现在确实市面上不少发动机技术达到了国三标准,但你得看看它们身上的品牌到底属于谁?

    这样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在市场上买不到,就算购买也是天价。就算是合资企业,外方也不会同意转让他们的发动机技术!在国家刚提出发展自主品牌战略之际,这样拔苗助长的风气只会断送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好不容易积累的家底!

    一旦强制实施,那么市场上就只有国外汽车品牌在售卖,而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都要被排除在外!”

    左望安一席话,同样用国家战略来对抗国家战略,得到了汽车行业人士的热烈掌声。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就是据我们调研,本土自主品牌中像中华集团的产品,就完全符合国三的标准。所以,我们的政策并不会导致国外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

    背上帮忙国外品牌打压民族企业的黑锅可不是小事,环保部的官员可不认同这样观点,找出中华集团举例证明他们的政策并非偏颇。

    韩皓参加此次会议,并不想发言或出风头,没想到会议一开始还是有火烧上身。

    “中华集团属于特例,他们的研发能力太强,不能代表我们自主品牌普遍性的情况。你可以抽样其他没有合资的自主品牌,看看他们的实际情况如何?

    另外,中华集团的韩总也在现场,你可以听听他的看法。”

    左望安没想到话中漏了中华集团这个例外,他赶紧补救道,并把话题踢给了韩皓。

    全场目光唰唰都望向了韩皓,期待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如何应对。

    作为汽车业的一员,韩皓如果发声赞同环保部意见的话,肯定会被当成行业公敌。

    “刚才江淮左总的说法很正确,我们研发一款发动机到实用确实要4到5年时间。我们的盘古二代发动机,就是刚才所说排放达到国三标准的产品,整个研发过程接近45个月。

    这次分歧的产生,就在于我们厂家跟政府监管者在政策制定前缺乏沟通交流。今天这次座谈会,就是弥补这个失误的好方式。

    既然两边都是国家政策,那我们只能取中间之道。2005年国家要执行节能减排的承诺,国三排放标准实施看来是势在必行。我建议把国三标准拆分,例如国三标准1阶段,国三标准2阶段……以此定下合适的不同阶段排放点。

    这样既可以实现节能减排,还可以让汽车厂家有缓冲的时间,不能死板要求一步到位。”

    韩皓的提议在面子上给了政府监管部门实施名义,但实际上却拉长了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就好比2005年就实施国三排放1阶段,实际上只是国二标准的升级,容易让许多汽车厂家达到。

    “我做企业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万事开头难,一旦过了积累这个阶段,今后再想学习发展速度就能更快。现在我们自主品牌正处于积累阶段,学习过程有些慢,但今后发展起来后就能缩短这个进程,可以尽快跟国际水平接轨。

    就好比汽车驾驶,以10公里时速走10公里路可能要1个小时,但速度上来后达到100公里时速,走下一个10公里的路可只需要0.1小时。

    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我建议在积累期多给自主品牌厂家一些耐心,到大家技术发展起来后,再收紧时间,从而实现总体均衡目标。”

    自主品牌中,如果按照出台的排放草案,得利最大的莫过于中华集团,因为他们的产品丝毫不受影响。不过韩皓还是从总体考虑,自主品牌必须抱团发展,作为领先者得照顾身后同伴的利益。

    中国汽车业要走向世界,光靠中华集团一家可不够,需要许多伙伴一起,构建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为何中华集团能发展如此迅速,就看韩皓今天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就能得知,这位年轻的人民企业家考虑问题愈发周全,同时还能另辟蹊径给出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最终,韩皓的提议被与会双方所接受,排放标准将分阶段,循序渐进推广。

    另外,国家环保监管部门承诺给以国内汽车业12年时间的过渡期,相当于三次发动机革命所需的时间,让自主品牌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期限一过,就会从严要求,真正跟国际接轨。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造车不错,请把《造车》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造车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