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是谁?
当全中国民众都一脸茫然地被动认识这个名字时,韩皓却通过更多渠道认识到这个美国投资基金的厉害之处。
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金融业遭遇到破产风险,凯雷资本挥舞着美金以抄底价格购入韩国第七大银行——韩美银行。紧接着再从花旗银行挖角去经营,最后回头转手卖给花旗银行套现,不到3年时间净赚20亿美金利润退出。
福特汽车深陷轮胎门中无法自拔,惩罚性召回政策带来大笔亏损,不得不忍痛把旗下明星公司出售。赫兹租车是福特旗下赚钱的母鸡之一,2004年给福特带来超过3.6亿美金的利润。为了获得流动性资金,福特把赫兹租车公开对外出售,最终由凯雷资本和美林银行联手以150亿美金出价联手拿下。据悉,凯雷和美林准备联手打包赫兹租车在一年后重新上市,单这笔交易凯雷就能获得不少于10亿美金的收入。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来,凯雷资本极具嗅觉,在全球市场寻找低估值的资产重新包装后套利退出,所做项目无疑不是亿级美金计算。
现在他们来到中国,以20亿人民币抄底徐工,经包装后出售至少可以保证有100%的收益,而他们内部测算该项目回报在300%以上。
实际上,对凯雷来说,徐工只是一碟开胃菜,他们很快张开大嘴拿下中国第三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的24.9%的股权,仅需4亿美金。
中国的金融业此时正在进行大规模体制改革,五大国有银行和三大保险公司全部以上市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为目标引进战略投资者。
凯雷资本非常幸运搭上了这班顺风车,他们联合美国保德信保险集团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获得了太平洋保险四分之一的股权。
从古至今,什么行业最容易赚钱?
当然是跟钱打交道的行业,古代的钱庄当铺,现在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都是收益率最高的领域。
从美国这个金融行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来到相对处于原始阶段的中国,尤其看见中国政府正在破釜沉舟改革金融市场,这让凯雷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兴奋。中国金融市场遍地黄金,只要随意插上一脚,获得的资本回报就是百年一遇。
原本太平洋保险并不是凯雷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首选,他们更愿意参股中国五大国有银行的改革,成为其中的战略投资者。
你随便拉住一个中国人询问,工商银行或者建设银行会不会破产?
对方肯定以鄙视的神情望着你,然后一脸坚定地给出否定回答。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虽然坏账众多,经过政府划拨坏账,公开数据平均坏账率从40%降到26.12%,依旧达到国际上技术性破产的边缘标准,但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亿万民众都不会觉得它们会破产。
这让凯雷资本很是惊讶,也更加坚定了在中国抄底投资的决心,因为中国银行有中国政府在强力背书。
中国的新一轮国企改革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经10年时间,无论是抓大放小还是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现在都进入到深水期时刻,开始啃起难咬的骨头。
中国政府连续在1999年、2003年两次合计注销高达2.84万亿人民币的坏账,得益经济飞速发展2004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达到2.5万亿,要消化这些银行坏账至少需要10到20年时间。
针对坏账频发增长过快的局面,中国政府已经无力再一次动用政府力量来承担债务后果,必须对中国金融行业进行彻底改革。
于是,按照国务院对金融行业的顶层设计,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走海外上市之路,从资本和管理两方面来彻底改造臃肿庞大低效的国有金融企业。
实际上,这是用外部势力来倒逼改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改革之路。
跟徐工这样打擦边球关系国家经济安全不同,对金融行业的改革可是关系到国本,稍有差错可是关系到亿万中国人民的福祉。
中国的金融行业迫切需要改革,但政府已经拿不出钱来继续投入,整个国家陷入了资金荒。
资金荒不是人民币荒,国家不能不顾国情开动印钞机印钞票,这样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引发通胀,印再多的人民币折算下来购买的硬通货美金依旧一样。例如现在8块钱换1块钱美金,届时超发人民币10倍,80元人民币依旧只能换1块美金。
让国有五大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到海外上市,吸纳国际资本来填补资金缺口,同时把西方先进的银行、保险公司管理机制引入中国,用外力来倒逼改革,就是中国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战略抉择。不管如何,先活下去,再考虑经济得失。
事实上,这也给了国外资本抄底中国市场的最好机会。
高盛、花旗、凯雷这样的美国资本来了,瑞银、安联、苏格兰皇家银行这样的欧洲资本来了,亚洲资本代表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以及日系资本也来了,紧随其后还有华人李首富为主的香港财团。
率先准备上市的建行选择了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25亿美金占股9.1%。随后汇丰银行入股交行、苏银和瑞银入股中行、高盛和安联入股工行,淡马锡跟香港财团也跟在后面饱吃一顿。
可惜这样的美食盛宴却缺乏中国内地民间资本的身影,就算是韩皓也无力进入这样的资本盛宴。只能说是时运不济,在他还未明白资本的力量之时,国家金融改革已经鸣锣开场,并且在他还热身之时裁判已经宣布完场。
也正是此次国家大规模金融改革,让韩皓认识到资本的真正实力,可以一定程度让强势政府低头。
管理亿万资产的中国五大银行到底估值如何?
在中国经济开始腾飞背景下,就算再保守的投资者都能从中看到金灿灿的钱途。
以即将上市的建行为例,美国银行25亿美金入股,保守收益在300%以上。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发展,1000%回报率不是妄想,这就是中国的魅力。
按照建设银行在中国经济的实际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来看,25亿美金获得9.1%股权,存在股权低价贱卖的嫌疑。不过在国有五大行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改革目标下,贱卖也许是不得不承担的代价,时间不等人,谁让中国资本没有足够实力呢?
凯雷资本因实力有限未能进入中国五大行的投资者行列,但却在保险行业捡到了另一个皮夹,太平洋保险依旧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他们仅以4亿美元就获得太平洋保险24.9%的股权,以非常划算的价格获得在中国保险市场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者身份。
短短几年时间,“国退民进”就变成了“国退洋进”,实质上就是资本的逐力,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国内,中国孱弱的民间资本无法与之相对抗。
不过,这只是整体而论,在个体上依旧有特例。至少对韩皓来说,经过多年积累,他拥有与境外资本一战的能力。
既然金融领域的饕餮盛宴无法参与,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实业领域有所作为,击退来自国外资本的入侵。
凯雷因徐工一下子全国知名,对其危害国家安全的质疑声不断,为此他们不得不修改了并购徐工的方案,大幅度降低持股比例从85%降到55%,提高国有股的份额,但依旧未能得到商务部首肯。
51%——50%——49%……
就算再如何不断让步,但商务部就是卡住不给并购案通过,凯雷资本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妙。
因为这时,他们在中国市场迎来了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本土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华集团出面角逐徐工这匹鹿。
凯雷资本报价20亿人民币85%股权,而同等条件下中华集团直接报价30亿元,甚至还有替补方案是20亿占60%股权,并且承诺接入玉柴发动机,促进徐工发展更多专用车项目,最后还保证协助徐工登陆港股上市。
可以说,韩皓的方案直接冲着凯雷资本而来,在他们的方案上更进一步,补充了更多细节更加符合中国政府的需求。
当中华集团宣布介入后,得到国内舆论一片支持,毕竟卖给中国人要好过把徐工让美国人控制。
商务部一天不批复,就证明凯雷跟徐工之前签署的协议没有真正生效,中华集团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跟凯雷这样的投资基金相比,以实业发家的中华集团更加让人信服可以有效整合徐工集团。
中华集团的出现,不单让凯雷资本尝到苦水,也让三一重工这样的民营机械企业感到难受。
对三一来说,他们希望是由自己来整合徐工这个行业龙头,本来眼见着搅黄了凯雷并购,自己有机会出手。没想到,突然窜出来了中华集团,凭空增加一个异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在此次竞购案上,如果被韩皓得偿所愿,那么国内机械行业将突然冒出新的龙头统治者。
要知道中华集团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汽车领域跟国外巨头打得有来有回,在相对不激烈的机械行业一旦进来肯定大有作为。三一本来凭借民企灵活的体制优势并不惧怕国企背景的徐工,但面对拥有同样民企机制以及资金技术都更加雄厚的中华集团,他们公认几乎没有胜算。
中央传递的信号很快传到当地政府,和凯雷合作眼看要黄,他们很快积极寻找替代目标,中华集团确实是非常不错的理想对象,至少也是世界500强企业。
在轰轰烈烈喊出“国退民进”口号十年时间后,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一旦垄断国企喘过气,局势将会迎来强烈反扑。也许在当前就是最后一波红利,幸运的是这次红利尾巴被韩皓抓住。
就在一年时间内,踏着格林柯尔、德隆的尸体,韩皓趁火打劫把他们从国退民进大潮获得的猎物——亚星和湘火炬收归门下。随后又利用资本优势,瞄准了玉柴和徐工,在丰隆集团和凯雷基金这样的境外资本嘴里虎口夺食,打通新的产业链并创造新的增长点,一举奠定了中华集团的实业基础。
可以说,在2005年韩皓事业爱情双丰收,不但结婚成家,还让中华集团更上了一层楼。
不过,树大招风的他也被人以另一种形式盯上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