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徐清的信件,等于是帮张青北的所作所为背书了,以后徐清将直接可以与张青北联系,省却了中间毛戡鉴的环节,这对于张青北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徐清是整个天下最为重要的几个政治人物之一,能够与他保持直接联系,这对于张青北来说,是不可错过的机遇,在此之前,他一向都是直接跟毛戡鉴联系,然后由毛戡鉴来联系徐清的,如今能够直接联系,这自然代表自己获得了徐清的认可,或者说是忌惮也可以,无论如何,这起码说明自己的意见足够引起徐清这位大人物的注视,这让张青北如何能够不高兴。
而在此之后,他的改革便也能够更加大刀阔斧了,毕竟有徐清的背书,这让他的威望也瞬间拔高了不少,原本还处于观望中的市长和镇长们也开始纷纷加入,而在民间的影响力,张青北也开始慢慢扩大,而在此之后,张青北便终于开始建议,组建起一个横跨西大陆的民选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将仿照本土的议事厅,选拔西大陆地区中的精英人士来担任议事厅的议员,但相比起本土只有监督权的议员,这些议员的权利将会非常大。
首先是立法权,将直接由议事厅来拥有,当然,这些法律必须是在符合本土法律的前提下才能制定的,毕竟西大陆只不过是殖民地,当然不可能额外制定与本土相悖的法律,这等于是谋反了,当然是不可能的,二来则是西大陆的财政向议事厅进行转移,所有财政的拨款,必须由议事厅议长的签字,才能拨款,这样一来,财权集中在西大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三来则是建立起一个常设机构,这个机构将负责对整个西大陆进行整合,算是整个西大陆的政府,以此来控制各大地区的行政问题,任何矛盾,比如水源的分配,森林的分配全部由这个仲裁机构来判定,而仲裁机构的人选,则是由议事厅的议员们来担任,如此一来,便能将整个行政体系纳入到议事厅之中,而在此之后,整个西大陆也将完成粗糙的民间整合,以此来形成一个有雏形的大陆政府,以此来跟赵曙进行对抗,相比起如今的一盘散沙来,要容易的多。
而更为关键的是,这个议事厅的选举,将全部由百姓来进行,且它的权利之大,可谓是骇人听闻了,立法权、财权、裁判权,这三项权利,将使议事厅成为西大陆不可忽略的一股能量,甚至成为西大陆的主流,为此张青北还给议事厅起了一个新的名字,改成了议会这两个字,以此来彰显议会区别于议事厅的地方,当然,前提是这个政府必须能够得到建立才行,在此之前,这也是张青北极力要获得徐清支持的原因。
若是没有徐清的支持,西大陆的人是不是真的敢跟着自己与赵曙作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今的制度虽然好,但改变制度,大多数人也并不是活不下去,只是有些活的不自在而已,又何必仅仅因为自在两个字,而让自己要遭受叛逆的惩罚呢,而如今有了徐清的支持,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徐清如今在世界上的地位,犹如神明一般,不可取代,这也是为什么赵昕即便再怎么下三滥,也不敢直接对徐清动手的原因,就是因为徐清的威望实在太高,只要动他,便会使整个天下发生巨变,这种巨变不是赵昕能够控制得住的,所以他才没有动手。
而张青北得到了徐清的支持,便给了西大陆的人民一剂强心针,让他们敢于站出来支持张青北的改革,所以张青北才无论如何一定要获得徐清的认可,不然他想执行自己的计划,恐怕也没有什么人会站出来,可现在,随着徐清的支持,张青北的提议立刻被很多人接受,而官府即便知道张青北的所作所为,也不敢有什么动作,毕竟徐清的威望实在太高了,即便他辞去宰相之职,只要是他的命令,恐怕也无人会不听吧。
再说了,如今西大陆上很多官员都是新学思想派的,他们的思维本就十分的开放,作为官府,他们只提供基础服务然后增收个人所得税,至于其他的事情则全部由当地选举出来的政府来负责,双方各行其政,井井有条,根本没有什么摩擦,这些人在西大陆并不少,他们对于如今制度的支持力度也非常的大,在他们看来,官员并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是要以人民福祉为先才是,带着这种思想,他们对于民选政府便有着天然的好感,而在这种好感驱使之下,再加上徐清的支持,他们这些人对于西大陆的新政,也是满怀着期待,毕竟议事厅可没规定只有老百姓可以参加选举,他们这些衙门官员同样也可以。
这就给了他们仕途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其做一个小小的县令,又为何不参加选举,从而成为一名议员的,根据张青北的规定,这个议会的议员最初大概只会设置四十名左右,也就是说,其中任何一名都将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比一个只有部分权能的县令好得多了。
但赵曙显然无法容忍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西大陆的第一次对抗,便在这个时候爆发了,赵曙立刻下令召见张青北,让他停止对于议事厅的组建,对此,张青北立刻借坡下驴,说自己不再将组建议会,但是本土原本就有的议事厅却应该组建起来,如此并不违反法律,难道不可以吗?
面对这一条,赵曙显然没有办法反驳,他没有想到张青北认怂的速度竟然这么快,一时间有些恍惚,猝不及防之下便同意了张青北的意见,而这正是张青北想要的,建立议会,在如今赵曙势力强大之时是断然不可行的,他虽然拥有名望,但军队还没有建立起来,实力不够,勉强去够,等于是找死,所以他是不会去做这种事情的,之所以会说出来,只不过是为了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罢了。
而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是议事厅,虽然只有监督权,但已然是民主机构的基础了,只要设立了,难道未来还不能加权么,虽然移民人口越来越多,自己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罢了,而赵曙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正在抓紧着时间,落实着皇帝的命令,首先便是从新世界城开始,而财政,便是首要的第一条。
收回财权,重新回归衙门,这对于赵曙来说至关重要,新世界城是整个西大陆的港口中枢,附近还有金山和银山,是整个西大陆最为富庶的地方,若是得到了这里的赋税,就能让赵曙的势力瞬间膨胀起来,所以他自然是想要夺得这些东西的,同时也是为了笼络军队的心,毕竟这些军人都是跟随着毛戡鉴远离他乡的,如今虽然直接领导变成了自己,但是对毛戡鉴依旧是有些念旧的,为了切断他们之间的纠葛,自己就必须做出一点实绩来,比如说给他们涨涨工资,提高一下福利,这显然是帮助自己的绝佳手段,而若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自己先掌握财权,而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民选政府是非法政府,自己合理合法的从中拿回属于朝廷的财政,又有何不可呢?
赵曙是西大陆的总督,他完全有权利做这件事情,张青北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去找毛戡鉴,让他去跟赵曙谈,务必稳住赵曙,如今的赵曙并不清楚毛戡鉴心中的想法,提出这件事也是为了测一测毛戡鉴心中的想法,见他来见自己,并且提出了对取缔民选政府的异议之后,赵曙很是客气的送走了毛戡鉴,然后从夺回财权,变成了平衡财政。
这显然是毛戡鉴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不然赵曙不会如此轻易退却,显然,他也不想引起大规模的反感,所以只是收回部分的财权,但这样的结果张青北是不满意的,在此之后,无论是修建铁路还是修建公路,又或者是建设军队,都需要大把的钱,如果把其中一部分钱给了赵曙那么他的计划就等于是完全落空了,所以自然是不会给的。
而这件事也就彻底僵住了,这是赵曙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才刚刚放出来,就被张青北给堵了回去,这又怎么受得住,整个新世界城立刻有了些剑拔弩张的气味,而张青北则是逼着毛戡鉴站出来,让他来抵抗赵曙的怒火,从而给自己时间,去组建军队。
当然,现在想要立刻组建起一支军队是很困难的,毕竟军队并不是把人凑在一起就行了额,更为关键的事情还是增加移民人数,为此,张青北连忙下达了一条命令,那就是开放更多的移民人口给殖民地的百姓,并且殖民地百姓在登陆西大陆之后,所获得的土地数量将从原本本土人口的十分之一,上升到八分之一,与附庸国百姓仅仅相差十分之一左右的差距,如此一来,便能吸引更多的殖民地百姓进入到西大陆中来,以此来快速扩大西大陆的人口,这才是对于张青北来说最为有利的。
而毛戡鉴在张青北的逼迫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跟赵曙理论,双方都掌握着军队,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张青北很清楚,两方对峙之下,最后坚持不住的,一定是毛戡鉴,而不会是赵曙,毛戡鉴终归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所以张青北必须赶在毛戡鉴支撑不住之前,把西大陆的人口扩充到一个相当庞大的地步,且把他们必须同化为自己制度的信徒,另一方面军队的组建也必须拉上日程了。
张青北的移民方案,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进入西大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涌入了大约二十五万人进入西大陆,这个数字可是非常的不小了,整个西大陆的人口也从原来的三十五万人,变成了六十万人,而整个新大陆的人口,则由原本的六十五万,飙升到一百万人口,可以说是短短一年的时间,新大陆的人口终于突破了一百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这个高度之下,张青北对于西大陆的铁路路线设计也终于有了一些每亩,从新世界城到东部的澜悦城,整条铁路大约一千公里左右,横跨整个西大陆,中间的附属路线加在一起,大约有两千公里左右,总计三千公里,一共分为三个工期,前五年修建主干道,一千公里,后十年分别修建这剩下的两千公里,只要这个铁路网修建成功,如今现有的主要城市,就都能够连通铁路网了,另一边高速公路网也已经设计完毕了一大批,开始慢慢进行规划建造,整个西大陆算是彻底成为了一个大工地,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毛戡鉴和赵曙的对峙依旧在继续,在张青北的鼓励之下,毛戡鉴并没有立刻退缩,而是继续在与赵曙僵持着,保持着危险的平衡,从而给张青北争取着更多的时间,而在朝廷内部,徐清也慢慢对朝廷完成了新一轮的整合。
在这一轮的整合之下,朝廷内部更多的位置换成了徐清的自己人,而在地方上,也把许多保守派给你撤了,当然,徐清的举动并不激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把那些告老还乡的官员换上新党的官,以此来加强新党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广开财源,在他看来,如今的资本家,尤其是金融资本家们,在银行业和工业的辅佐下,实在是赚的盆满钵满,有些得意忘形了,而且他们赚取的财富太多,对于朝廷来说也非常不利,对他们征收高额的税收,这跟现代的发达国家几乎是一样的,毕竟他们赚得多,自然要从他们的身上多抽点血出来,以此来补足穷人们的生计,以及基础建设的空缺,这是必要的,所以在调整税制之后,宋朝的盈余又重新开始增加,至于资本家们的抱怨,徐清就只能当做没听见了。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