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清看来,教育始终是一个社会发展最为根本的动力,就像当年脾斯麦说,普鲁士的胜利是在中学老师的讲课台上奠定的一样,当全国每一个士兵,每一个工人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后,他们比起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文盲来说,其工作的效率,作战的想法都会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会成为有自己信仰的战士,而不是任人驱使的傀儡。
而电力的发展,显然可以有这样的效果,打印机的更新换代,对于徐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而除此之外,电力还能使人类建造更多更加雄伟的建筑,现在宋朝的建筑,高度虽然有了,但广度却不够,很多建筑物内部,都被划分成一个个小格子,以避免光源太过昏暗,不方便办公,所以如今很多办公楼也好,购物商店也好,都是以小格子来搭建的,就是为了确保每一个空间都能够看得见,且大多数都是在白天营业,往上基本直接关门,因为到了晚上,对于光亮的需求就会特别的增大,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本,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的。
而如今有了电,在晚上的时候,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街边的超市会关门了,同时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也可以变大,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空间的狭隘会让人感到十分的压抑,而大规模的空间,却能够让人感到很舒畅,同时更多的东西也可以进入到建筑物中,而不是只能露天摆放。
同时通过电力来推动机器做功,虽然以如今的电力功力尚且还小,但这并不碍事,因为有些东西,就是电动的更加合适,首先便是印刷机,还有就是有轨电车,如今的公交车都是用柴油机推动的,首先污染大,二来噪音特别的吵,想想看一辆火车似得公交车在闹市区开来开去,发出震耳欲聋的“滴滴滴”声,这对于生活在周围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而电动的则没有这种问题,因为是在城市中开,通常也都是闹市区,所以对于速度没有太大的需求,这个时代的有轨电车,是跟老百姓的道路重合的,若是速度太快,是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所以不像是火车,在郊外开,自然是越快越好,在市中心的这些有轨电车,只需要保持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就可以,而电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首先是速度上完全可以接受,如今做出来的电推机,推动这些载客量达到三十人左右的汽车,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而除此之外,就是安静。
用电推动不像是蒸汽机公交车一样,会发出十分响亮的噪音,他的噪音在郊外的发电厂就已经全部处理干净了,通过电网,运送来的是没有声音,无污染的方便能源,这也是电动公交的用处,可以说是为城市的交通系统提供了很高的便宜。
除此之外,电的出现还能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电话自然是还没有诞生,这种东西对于电的使用已经到了电磁学的基础了,自然还不是现在的人能够掌握的,但用电来发电报,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第一次发明了电动机,而在1837年,美国人和英国人就第一次发明了电报机,用一条十八公里长的电线连接两边,然后进行信息的传输,之间仅仅相差十六年的时间而已,这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方法。
主要利用的便是电的静电特质,利用静电从而在纸张上留下需要传递信息的记录,最后被总结为摩斯电码,全世界通用,以做信息的传递,想想看,如果在全国大范围铺设电线和电缆,如此一来,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相比起现在将会成百上千倍的增加,这速度将会远远超过现在人们所能想象的速度。
徐清对此自然十分期待,现在从广州一封信传递到汴京城,即便有火车,渡轮之类的交通工具,最起码也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中间有多少事情被耽误了,有的时候,发生一次灾害情况,比如海啸,台风,当地已经是遍地狼藉了,而朝廷却对此一无所知,等到地方上的消息汇报上来的时候,最严重的灾难早已经结束,朝廷能够做的就是在事后对灾民进行安抚以及对当地进行重建,在最需要设定计划的时候,朝廷却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从朝廷来说,这会让朝廷的公信力下降,当老百姓看到自己受灾而朝廷却无法帮他们抵御灾害的时候,心里自然会不满,从百姓来说,他们的财产损失也会十分的巨大,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电报的存在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切,信息的传递将会从二十天缩短到一天的时间,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将会加速。
同时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这也将会是极大的刺激,之所以这些偏远地区发展不起来,除了地理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接受讯息的速度很慢,当来自于中央的信息传递到他们的耳朵里时,往往这个消息已经滞后好几天了,而在当代社会,滞后不要说一个月,便是滞后超过一天的时间,你都有可能因此而错失良机,而电报的出现,则能让偏远地区的人民,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如此一来,诸大报社在各个地方设立的分院,便可以直接在当地发送全国性的报纸,报纸也就真的能从一星期一报,变成一天一报的全国报纸,而这件事到现在为止是不可能的,宋朝的报纸,城市报纸一天一份,主要服务于当地市民,全国报纸一个星期一份,且只有大城市才有,其他地区往往要等很久,偏离中心的则也需要很长时间,往往汴京的人再看五月份的报纸时,许多地方还在看上个月的报纸,至于其他大陆则有可能在看两个月前的报纸。
而现在,有了电报的出现,任何文稿都能在短时间内瞬间传遍全国,从而立刻打印,起码大城市之内,全国报纸可以实现同一天一起发报纸,所有大城市中的人一起看同一篇报纸,这是做得到的,至于小地方自然还是会有很大的困难,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因为如今的电报是要靠电线的,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通过卫星或者是无线电就可以做到的,如今可还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所有电报机之间的连接,都是需要有线来连接的,就跟古早时代的电话,电视是一样的,都是需要电线的,所以两个地方若想要使用电报机,就必须要牵一条长长的电线互相连接才可以,这一点也是非常的麻烦。
也正因为如此,小城市是不可能特意为他牵一条线的,唯有大城市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毕竟这电线如今虽然生产出来了,可价格之昂贵简直令人发指,平均一下,一千米左右长度的电缆,其价格大概在三千七百贯左右,而从汴京到昆山之间的距离大约在八百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把这两座城市联通,光是电缆的花费就需要两百九十六万贯,这也难怪在民国的时候,发一封电报的价格可以贵到要两三个银元的地步,这成本费实在是太贵了,而这还仅仅是电缆的钱。
为了防止电缆出线故障,还需要搭建电线杆,以保证电缆不会被地上的人,或者是走兽,虫鸟伤害,平均每五公里需要一座电线塔,大概一座就是一万两千贯左右的费用,用钢筋打造,大概在三十多米左右的高度,中间还需要一些小的电线塔作为付出,就需要三百万贯左右的费用,同时两个地方需要电报机,电厂的电不算,光是这些东西加上人员,维持汴京到昆山一线的电报发送,就最起码需要八百万贯左右的财政支出。
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也就只有大城市才能奢侈的享受这样的工具,地方想要用,是绝对无法承担的,至于殖民地,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大概只有殖民地之间互相搭建电报网络,比如说新大陆的各个城市之间互相连接,但想要跨太平洋,这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人类能够跨太平洋搭建光纤,也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事情了,放到现在,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要在海里埋电缆,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吉利海峡不过短短几十公里左右的路途,电缆相互连接也是在一八七七年,相比起电报出现的时间,足足晚了四十年,而这一个电缆,仅仅用了四天便宣布报废,因为海洋直接将电缆内部给腐蚀,而施工公司根本无法把电缆重新弄起来修好,最后只能报废,直到一八九六年,这才第一次完成了英国与法国之间电报互通,从而与整个欧洲互相连接,足足花费了七十多年的时间。
这仅仅是一道海峡,若是太平洋,那就更不用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对太平洋的洋流,若想要安装电缆,就必须要有水下操作固定的能力,不然电缆放下去,就会被湍急的洋流带到其他地方,你想捞都不知道线在哪里,所以太平洋之间的交流,短时间内并不可以,但本土大城市之间,能够短时间内完成交流,这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虽然这笔钱很贵,但这笔钱却绝对要出,因为电报机的出现,将会让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倍,这对于整个国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必须要去做,且如今虽然电缆的价格十分高昂,可这是因为还处于研究阶段而已,徐清相信再过几年,随着国家修建电缆资金不断的投入,必然会使得电缆的价格下降。
至于电线塔的搭建,虽然昂贵,但用途却十分多种多样,不仅仅可以用来放电缆,同时还可以放电线,从电厂发出来的电,是需要用电线运到全国各地的,这一点到现在也是如此,漫山遍野的电线塔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虽然刚开始修建电线塔,价格会十分的昂贵,但只要大规模的输电设备开始运行,那么这些电塔的存在,就可以节省另外一套系统搭设所需要的钱财,完全可以两套系统,并用一个电线塔。
这绝对可以省掉一大笔钱,所以对于电力的发展,徐清是充满着期待的,平日里他也经常会召开学习会议,邀请一些电力学的专家,来汇报工作,以此来更加了解整个国家电力发展到底到了哪一步,最终由西京大学率先在发电厂领域取得了突破,通过以民间资本的合作,位于长安的西京大学,成功设计出了第一座功率达到十万瓦的发电站,由二十个发电机串联,燃烧煤炭来发电,为直流电,这一消息让整个天下都为之兴奋。
放到现在来或许没什么,如今中国的电站动辄上千万瓦的发电量,像三峡大坝更是达到两千两百四十万千瓦的发电量,在他的面前,十万瓦着实是一个小娃娃,但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类来说,绝对是震撼的发明,因为如今需要用电的地方真的很少,大概就只是照明而已,所以十万瓦的机器,是非常大的数字,平均一个白炽灯所需要消耗的瓦数大概在0.1左右,也就是说十万瓦可以照亮一百万个灯泡一天左右的时间,这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日提供十万瓦的发电量,足以是几十万家庭充斥在光明之中。
因为这件事,徐清还特意做火车去了一趟长安,这是他在离开秦凤路之后,第一次来到这片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自然也受到了当地居民相当程度的欢迎,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他们就不被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民所待见,虽然这种不待见在农业时代就已经存在,自从安史之乱,唐代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就从北方移到了南方,而长安这片地区,自从唐朝大乱以后,也就逐渐荒芜,最主要的还是大量的荒漠化,导致这片土地渐渐开始不适宜人们的生存,因此也就越来越穷,而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竟然率先亮起了电力时代的标志,着实出乎徐清的意料之外。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