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无能,电子书()全文字免费阅读!”一身戎装的方怀跪在慈安的面前。外面稀稀拉拉的枪声远远地传来,显示乱军已经和宫中侍卫交上了火,而间或参杂的沉闷声音却是叛军的炮火。身为皇权至高象征的紫禁城竟然遭到叛军攻击,实在是千古未有之事。然而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方怀不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一直以来,他都把外部敌人当作首要目标,一切行动计划也是围绕打击外部敌人而制定的,包括中法之战和这一次中英之战。而对内,他则主要采取的是安抚措施,这与他所处地位和阶级分不开,毕竟他不可能像那些革命志士一样把这个封建王朝推倒重建,因而他所能作的就是拉拢一派打击一派,平衡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以促使先进的阶级渐渐取代落后阶级在统治集团中所占的比重。然而落后阶级就会如此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吗?不。而且他们还是固有的既得利益阶级,就更加不可能。这次兵变不过是矛盾积累得一个总爆发。
自己把对手想得太简单,而把自己想得太伟大了。以为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殊不知一人地力量何其渺小,如何一个甚至几个集团相争。改革科举、振兴工商、废除旧的八旗制度、对外保持强硬力争国权,这些举措确实把中国带上了一条新路,但也把封建王朝内部各个势力几乎得罪了个遍。看似现在面对的只是满清勋贵这一个利益集团,但实际上这样大一场兵变若没有其它集团的通融、疏忽、默许,恐怕打死自己也不会相信。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一次自己违背了当初制定的。扶植先进集团打击落后集团的原则。当亲自推动历史的发展,这种感觉让人无比陶醉,也让自己迷失在这样的感觉中,而从幕后走向前台。赤裸裸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果不是这一次无比幸运,那么中国的历史又将回到老路上去。
自从以前锋营、骁骑营等京畿十二营组建禁卫军后,宫中侍卫人数便削减到不足三千人,而今天御林军和侍卫又因为误中敌人地调虎离山之计而被抽调了大半。此时宫中的卫戍力量不过千人出头。
而乱军的人数高达五千!一方是蓄谋已久,另一方则是仓促应战,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侍卫这时慌慌张张跑了进来:“启禀皇上、太后,乱军已经攻破了东华门。杀入宫来了。”
方怀一听,复又跪倒在地对慈安道:“乱军其势汹汹,还请皇额娘移宫暂避!”
慈安此时却仿佛没有听到外面的枪炮声。淡淡地将手中茶碗放在几上:“天子自有上天庇佑。那些乱臣贼子焉能得逞。皇上无需心急。”
方怀见慈安一副老神在在地样子,不由暗自着急。宫门已破,乱军肯定就冲着自己居住的养心殿和慈安居住的钟翠宫而来,只有利用紫禁城殿宇众多,和叛军做逐院逐院的争夺,才有希望拖到葛依克勒.全亮地援军到来。
方怀还要再劝,慈安微微抬手示意道:“皇上稍安勿躁,你看你这一急,下人都跟着慌了,坐下来歇息会吧。”方怀这才发现身边的侍卫一个个神色紧张,脸上都是虚汗。
“是,皇额娘。”方怀扶着几子在慈安旁边斜斜坐下了,尽量让自己的心神稳定下来。
外面的枪炮声越来越近,甚至还可以听到两军地喊杀声,显然世铎他们也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只要抓到自己和慈安,大局就定了,所以乱军至少有一半是直奔钟翠宫而来。
虽然不停地告诉自己要不紧张,但豆大的汗珠还是从脑门上不停地渗透下来,这时又一个侍卫急匆匆跑了进来:“启禀皇上、太后,乱军已经打到宫门了,还请皇上、太后暂且移宫回避。”
方怀闻言,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刚要迈步出去,却回头看了一眼慈安,却见她双目微颌,手中转动着佛珠,竟是入定了。
方怀
愣,又慢慢坐回到座位上,挥手示意让侍卫下去。史上对这位东太后地评价。
“大智若愚”地慈安皇太后。慈安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地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10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0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地。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有书记载,慈安“及与孝钦后(慈禧)垂帘听政。首简恭王入军机处。时国人称孝贞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孝钦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臣工,咨访利弊,悉中款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两宫执政期间的一些事体现了慈安在处理大事上出众的控制能力:
一、重用能人,“同光中兴”。慈安与慈禧密切配合,发挥己长。励精图治。在朝内重用奕秀地汉族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记载:“同治改元之初,知曾文正公之贤,授为两江总督。文正感其知遇,尽心谋国。而东宫(指慈安——笔者)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文正而用其言。”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
二、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拿获。丁宝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地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三、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经了,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地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正是由于慈安这种非凡的控制力,才能力压慈禧的权力欲和野心,使其不敢放纵奢靡,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慈禧要想方设法除掉慈安。
就在方怀想得有些出神之际,突然从外面传来一声巨响,噪杂地喊杀声直冲进院落中来。从方怀的位置上几乎都可以看清乱军刺刀上闪烁的寒光。这个时候方怀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
突然间,一阵整齐地排枪响起,刚刚冲进院子地乱军顿时倒了一大片,而从钟翠宫两边涌出无数手握刀枪地太监。
“额娘,这是?”方怀不由回头看向慈安。
慈安平静地一笑:“皇上还年轻,等像哀家这样在宫里待的久了,一些事情就全明白了。”
方怀闻言若有所思,而外面残酷地厮杀还在继续,每分每秒都有人倒下,鲜血染红这座象征最高权力的皇宫。
终于,葛依克勒.全亮率领的禁卫十二师赶到了,叛军如同雪遇阳光一般迅速消融下去。雨水冲刷着污秽的地面,相信当太阳升起时,这座王朝将会焕然一新。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