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姬平早知道历史走向,但他还是想听听荀攸的见解,看有没有阻止董卓入京的办法。
荀攸犹豫了一下,沉吟道:“尚书郑泰、长史陈琳、议郎曹操皆极力反对,但大将军不好说……或许会同意。”
“为什么?大将军难道不知道外兵入京的大害?”荀攸的回答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姬平忍不住反问了一句。
荀攸刚要回答,一个中黄门冗从急匆匆过来,低声道:“陛下,张让和高望来了,耿仆射正在阻拦。”
二人都是一惊,荀攸急忙从另一边离去,转眼张让和高望便赶了过来。
张让已年近五十,却不显苍老,面白无须,声音阴柔:“陛下,老臣这两日甚是想念张周孩儿,却遍寻不见,不知被陛下差往何处?”
终于忍不住了麽?姬平暗自冷笑一声,他从文萝和霍小玉口中得知,张让已经问过她们,但姬平本就瞒着她们,她们自然全然不知,如今张让终于来询问自己了。
“张常侍,张周不在你那麽?朕这几日不见张周,寻思着张常侍是否要为朕换个侍奉宦官呢。”姬平脸上满是茫然,他从后世来,装萌卖傻演戏不过小技耳。
张让盯着姬平看了许久,眼看姬平有些不耐烦,才叹了口气:“老臣去他处寻找吧,这小子不好好伺候陛下,老臣找到了定要好好训他一番。”
自始至终,张让身边的中常侍高望眼睛一直躲着姬平,这个家伙的城府,还远远不如张让。
当天下午,张让又派来一个中黄门侍奉姬平,当天晚上,汤药和膳食中又加上了曼陀罗。
接下来几日,姬平也不在后·宫待,每日只是去宫禁转悠,伺机寻找荀攸。
后·宫是太后、皇后、妃子所居之宫,严禁郎官入内,而宫禁是皇帝寝宫及办公之所,郎官是可以进来的。
他这一段时间一直坚持修炼御龙经,感觉身体越来越好,体内总有一股暖意,精力非常充沛,整夜看书也不感疲累,每日晨起都极为高调,令文萝和霍小玉羞笑不已。
不过,在十常侍和那个派来的侍奉宦官面前,他则收敛精气神,时常表现出神情恍惚的样子。
他要通过伪装拖延十常侍,防止他们再动用其他手段。
四天后,姬平再次在宫禁中见到了荀攸,荀攸带来一个坏消息:“大将军已经同意召外兵入京。”
姬平感到嘴里直发苦,历史的车轮在飞速转动了,自己很快就要卷入其中,粉身碎骨了,也不知能否最后摆脱历史的宿命?
“大将军难道不知道外兵入京的大害?”他再次问出了那个问题,这是他心中最大的疑惑,从荀攸口中,他得知何进并不是那种昏聩无能之人。
荀攸叹道:“大将军无法抗拒士人之望,同意召外兵入京,行此画蛇添足之事,其意不同于袁绍,而在警示十常侍。”
“警示十常侍?”姬平皱起眉头。
荀攸沉吟道:“大将军如今议定召集八路兵马,京师之外有并州牧董卓、武猛都尉丁原、东郡太守桥瑁三路,其余五路为大将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赴泰山募兵,西园假司马张杨、张辽赴并州募兵,都尉毌丘毅赴丹杨募兵,颇有蹊跷。”
“这其中有什么不对麽?”姬平一愣,他怎么没看出来,何进这分明是四面八方都召兵了,意图干掉十常侍了。
荀攸抚须道:“八路兵马,董卓在河东,丁原在河内,王匡、鲍信赴泰山,张扬张辽赴并州,毌丘毅赴丹杨,路途远近不一,募兵时日不定,但声势颇大,十常侍在地方子弟亲属众多,不可能不察觉。”
“由此可见,大将军本意非在募兵,而在警示十常侍,或者说是威逼十常侍,让他们有所收敛,或弃官而去,避免直接的冲突。”
姬平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何进的谋划在此!
何进夹在士人和宦官之间,始终在避免二者发生大的冲突,而且他召集的八路兵马,有五路都在他掌控之下,可见他还是比较有理性的。
或许何进唯一低估的,就是袁绍等士人的决心了,还有十常侍的辣手无情,才酿成日后的大祸。
同时,荀攸口中刚才提过的一个人,张辽,引起了姬平的注意。
荀攸看姬平凝眉不语,劝慰了一句:“陛下也不必太过忧心,虽有八路兵马,但外兵只有董卓、丁原和乔瑁,乔瑁为故太尉桥玄之子,素重名声,不必多虑,丁原为人粗莽,易于掌控,唯有董卓变数较多,但大将军掌控京师数万精兵,外有皇甫嵩在董卓之后掣肘,故亦不足虑也。”
姬平苦笑着摇了摇头,穿越以来,他苦笑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是处境由不得他乐观。
荀攸分析的没错,但前提是何进能活下去,能掌控局势。
谁能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何进先被十常侍杀死,而后董卓入京,袁绍、曹操等掌控兵权的纷纷外逃,让董卓轻易整合了京师所有兵马。
而且荀攸他们怕是也小看董卓了,董卓来自西凉,素来被士人看不起。或许董卓谋略也一般,但他手下有一批精兵强将,还有一个不次于荀攸的绝顶谋士李儒,并且此时的李儒,比未经历练的荀攸或许还要强一些。
“兵法有云,未料胜先料败。”他斟酌着措辞:“万一大将军失败,董卓入京,掌控朝政,行废立之事,袁绍等人又在地方割据,我该如何?”
他这是对历史走势的预知,但此时也不是没有这个苗头。
袁绍胆敢劝谏何进召外兵胁迫太后,难道就不怕太后日后问罪?而且何后素来也不待见士人。所以,这些士人怕是早就把何进、何后的外戚势力一并算计了。
他们随时可能放弃何进,甚至已经谋算着要将宦官和外戚一并消除,自己这个天子是何后的亲子,士人既然谋算何后何进,自然也不会拥立他这个天子。
恰好有一个备用的皇帝人选,没有母亲,不会有外戚的刘协。
这也恰好佐证了历史上,为何董卓废帝之时,满朝公卿,只有卢植等寥寥两三人反对,其他士人不是没有风骨,而是分明已经放弃了他这个天子和何后。
此时,估计唯一让那帮士人发愁的是,如何名正言顺的干掉他这个天子,才不会影响他们的名声。
所以,即便董卓不入京,天下兴许还有救,而他却是不逃就没救了。
对于姬平提出的这个假设,荀攸显然也是考虑过的,他沉吟了下,道:“若处境至此,必然天下大乱,陛下便需要考虑后路了。”
他看着姬平,眼里闪过一道精光:“其实,大汉立国四百年,可谓积重久矣,如今政事羁縻,地方权重,政令难及,实则从朝廷治乱难,从地方治乱易。大乱方能大治,如今大乱将起,对陛下而言,未尝不是破而后立的机会。”
“破而后立?”姬平一愣。
荀攸一双眼睛不时观察着他的表情:“京师雒阳虽有八关拱卫,但方圆不过数百里,亦为四战之地,乱世之中,必然首当其冲。如今京师兵力不过万数,反不如地方兵力,是以居轻驭重,久之必亡。故而一旦乱起,陛下当寻机出走京师,暗中发展,坐观天下,伺机再起!”
这一建议如同雷霆,荀攸虽然对姬平的心思有过猜测,但此时眼中也不禁露出几分紧张的神情。
姬平面无表情,心中却是一松,娘的,终于说到逃跑之事了。
而且比之上次,荀攸此时才真正说出了出路。
正如荀攸所说,雒阳作为京师,太平之时还好,但战乱一起,雒阳盆地面积就显得太小,缺乏战略防御纵深,四面八关防御,恰恰也说明了雒阳是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能围攻。而且如今雒阳兵力太少,还比不上地方一个州。的兵力,一旦八关中一关失守,雒阳就如同剥光了衣服,任人蹂·躏
并且如今的雒阳城是没有坚固的城墙防御的,仅有的是皇宫的宫墙,宫墙之外,就是闹市和散居的百姓延伸四方,以至于后来的曹操迎接献帝后,直接迁都许昌,而不是雒阳。
所以,乱世将起,走为上计。
荀攸看姬平没有反对,便接着道:“为防万一,陛下需未雨绸缪,安排在外策应之人,一旦事变,里应外合,寻机趁乱逃离京师雒阳。倘若陛下只求偏安一隅,抚镇一方黎民,蜀中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谨守山关,独成一隅,乃上选。”
听到这里,姬平心中有些好笑,这荀攸倒是有趣,这个建议也敢对天子说出,实在胆大,或许是他善于观人,知道自己不会怪罪吧。
他却不知道,荀攸这人年轻时本就胆大,曾与人一道谋划刺杀董卓,辅佐皇帝,号令天下,成就齐桓晋文之霸业!也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额……确实很霸气,只是后来可怜的娃让董卓抓起来了。
董卓死后,献帝征辟荀攸,荀攸要求做蜀地太守,显然他那时就看出天下即将大乱,那时就谋算着割据了……如果成功了,后来也未必会有刘备入蜀了。(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