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太史慈大败黄巾

    “王脩拜见主公!”看到孙卲两人抢先一步,王脩也坚决了心中的想法,纳头就拜。

    “叔治先生快快请起!”

    看到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自己身上,管宁相当尴尬,他看了一眼华歆,又看了一眼苏辰,说道:“将军,在下志不在官场,请恕在下不能从命,辜负了将军的期望,心中惭愧。”

    听到这近乎拒绝的话,苏辰一阵神伤,心说难道是因为华歆的缘故,所以管宁才不愿效忠他吗?

    华歆听到这话后,心中也很不舒服,管宁此举可是有点陷他于不义的意思,试想作为主公的苏辰肯定想,对方是不愿与他成为同僚,所以才拒绝了苏辰的招揽。

    而邴原也是一脸惊讶地看向了管宁,之前他从对方的话语中也时常听到对苏辰积极的评价,怎么今天却又拒绝了他的招募呢,难不成真是因为华歆?

    与此同时,他也把目光下意识地转向了华歆,正好和对方的目光对上,华歆苦笑着摇摇头,端起桌上的一壶酒,一饮而尽,似乎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就在众人都沉默不语之时,管宁忽然再次说道:“听闻将军治下的太行书院缺乏教书先生,管某不才,也对蔡大家闻名已久,愿去书院这个安静之地,读书育人,不知将军可否给在下引荐一番?”

    苏辰被他这个大喘气郁闷死了,原来管宁果真不愿意涉足官场,只想去太行书院教书育人,对此他当然赞同:“先生愿意屈尊太行书院,岳父倘若知道了,肯定十分高兴。”

    “那就先行谢过将军了!”

    有了管宁的这一番表态,宴会顿时进入了高潮,苏辰当场便封孙卲,王脩,邴原三人为参军,为华歆副手,并且让邴原暂代朱虚县令之职,因为他乃是朱虚人,由他担任这个县令自然得心应手。

    王脩是营陵人,和孔融交好,苏辰便让他暂代营陵县令一职,同时协助华歆安顿鲁县百姓,恢复城中秩序。

    而对于孙卲,他则是让其负责统计将士们的战功缴获,之前这事情一直是华歆在做,孙卲接手后,华歆便从这些杂事中抽身出来,专心为苏辰参赞军机。

    三人刚刚加入苏辰麾下就被付以重任,虽然嘴里不说,可心里都如明镜一般,对苏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策略表示敬服。

    事实上,苏辰之所以让邴原和王脩二人扎根北海,就是为了在这里埋一颗钉子,青州他早晚要取,至于什么时候就不知道了,若是能得到朝廷认可,去了两个人的暂代二字,名副其实地成为两地县令,对他来说,便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至于孔融又或者康王,他相信这根本不是问题,不说这二人本身就与孔融交好,就说他救了鲁县全城百姓,无论是孔融还是康王都得卖他这个面子,两个县令之职还不足以引起纠纷。

    大军在鲁县暂时休整,没有东去的意思,期间孔融的家将曾送来求救书信,说管亥已经追到了即墨,随时会威胁到东莱郡,请求苏辰发兵从背后攻打。

    苏辰以粮草不济为由打发了信使,而后丝毫没有动身的意思,就在鲁县训练士卒,只是每天都接到虎卫源源不断的消息传来。

    东莱郡临海,地广人稀,而治所黄县远在海滨,管亥想要打到那里,也不容易,所以由得他去折腾。

    趁着这段时间,苏辰开始分析整个大汉的局势,颍川那里,皇甫嵩还在和波才僵持,双方互有胜败,颍川隔得太远,也不是他的职责之地,所以对于那里,不甚关心。

    而作为黄巾的重灾区,冀州,此时已经成为了黄巾军的大本营,号称五百万黄巾,董卓已经被张角大军逼得接连失去了几座城池,双方最开始在广宗一带厮杀,现在董卓的大军已经快退到魏郡了。

    整个巨鹿郡和安平国成为了张角最大的势力地盘,反倒是其余州郡因为处在边上,还基本把持在官府手里,虽然也被黄巾占领了一些城池,总算是没有被全部吞没。

    冀州乃是河北四州最富庶的州郡,有人口三千万余,经过黄巾这么一番缴获,只怕即便是平了战乱,人口也会大幅度锐减,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是北方第一富庶州郡。

    苏辰不是没想过以后的起家之地,最初选的是并州,可是并州贫瘠,苏家的重心逐渐北迁之后,并州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第一首选之地了,归化城才是他的根基所在。

    归化城地处上谷郡,上谷郡分属幽州,所以今后他打算将幽州定位自己的大后方,不过幽州局势也不简单,现在有刘焉担任涿郡太守,更有公孙瓒盘踞在右北平,而辽东还有个公孙度,真要想把幽州占据在手里,只怕不是件易事。

    别说幽州,就是上谷郡一郡之地,现在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真正能掌控的只有归化城这一座新城,好在归化城如今乃是幽州第一大城,商贸繁荣,人口充足,经过几次黄巾俘虏填充,目前已经快超过一百五十万人了。

    至于冀州,说实话,这个地方还真不是他现在的实力能够玩得转的,冀州世家林立,即便有黄巾为祸,可除了巨鹿安平之外,其它地方为何张角一直无法掌控?真相就在这里。

    历史上袁绍能得到冀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生大汉顶级世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可不是吹的,那是几代人的努力,试问苏辰他有什么?说破天也不过是一个边地小世家的子弟,根基浅薄,生来就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即便是奋起直追都难以望其项背。

    不提苏辰在鲁县休整,却说管亥见身后的官兵没有再追击,心中越发明亮,知道这是官军有意纵容他,所以他做起事情来更加肆无忌惮。

    接连攻破了北海东部数个县城,因为担心追兵,所以在抢到粮食财物之后就匆匆离开了,而且抢劫的目标也都是世家豪族,并没有对普通百姓下手。

    进入东莱郡之后,一个叫管承的人联系上了管亥,管承在东莱郡当海贼,趁着黄巾起义的东风,也聚集了上万人马,纵横海上,时常侵略边县,掳掠物资。

    得知鼎鼎大名的管亥竟然率领大军来到了东莱郡,管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当即便让人送上了厚礼,希望能够入伙。

    听说对方也信管,而且对东莱郡十分熟悉,管亥当即答应他入伙,随手封了他一个将军之职,管承大喜过望,没想到有朝一日也能当上将军,于是对管亥惟命是从。

    这一次管亥吸取了教训,不再攻打县城了,转而进去村落,由农村包围城市,还别说,他这么一搞,不仅裹挟了大量的兵员,还偏偏没有引起县城官军的注意,短短半月,就新招募了五万兵马。

    可尽管县兵不作为,身为东莱太守的蔡使君却坐不住了,这蔡使君字伯起,乃是陈留人,在此地担任郡守之职,上任之后,蔡伯起颇多建树,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

    试问这么一个官员,怎会容忍管亥这等贼寇为祸地方呢,正好这时候孔融和康王逃难到了黄县,得知管亥的暴行之后,蔡使君勃然大怒,决定先发制人,灭敌于国门之外,哦,不是,应该是东莱之外。

    蔡伯起虽然是书生意气,可却还有几分脑子,管亥纵横沙场,从齐郡打到东莱郡,纵横青州无敌手,他也不敢大意,亲自登门,请来了一个能够对付他的人,此人便是东莱第一高手太史慈。

    蔡伯起任命太史慈为都尉,引兵三万,前去剿灭管亥。

    太史慈接令之后,率领三万大军,一路往西而去,孔融没有随军出战,不过他却派遣武安国作为太史慈的副手,算是去找回昔日的场子。

    太史慈与黄巾先锋卞喜在挺县短兵相接,太史慈威武不凡,一马当先,靠着三万大军硬是在管亥身上啃下了一块肉来,一战连挑六将,大破黄巾十万大军,卞喜要不是逃得快,哪里还有命在。

    管亥早就听闻过太史慈的大名,见到卞喜狼狈归来,虽然愤怒,却也没有斩杀他,只是让他将功抵过,暂时给他当亲兵护卫。

    从率领十万大军,威风赫赫的将军一下子变成了管亥的亲卫队长,卞喜没有任何不满,要换成是别人,早就被斩杀了,他能保全性命,亏得管亥顾念旧情。

    管承也知道太史慈之名,闻之十分畏惧,劝说管亥避开太史慈,不与之交战,无奈管亥不从,亲自引大军与太史慈交战,一战又损失了几万兵马,他这才知道太史慈名不虚传。

    太史慈固然勇烈,可双方悬殊太大,三万郡兵疏于训练,战斗力比黄巾高不到哪里去,要不是太史慈每战先斩先锋大将,没准还不一定是黄巾军的对手。

    既然不能正面硬碰硬,太史慈便选择偷袭,因为是为家乡父老抵御黄巾,沿途百姓十分配合,管亥被他搞得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当苏辰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知道,是时候去吃管亥这块嘴边的肥肉了,要是再晚一点,只怕这几十万人口就要被太史慈折腾掉了,这可不符合他的初衷,于是吩咐众将,大军即刻搬营,务必一战将管亥灭掉。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武破三国不错,请把《武破三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武破三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