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末有名的大臣有很多,但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还是觉得可以放心使用的屈指可数,特别是文臣之中,脑袋瓜像南居益这样还算清醒的尤其不多见。
说起来,其实南居益这样任过福建巡抚并且与荷兰夷打过海战的官员更适合两广总督或者闽浙总督的位置,然而之前考虑不周,已经安排了王之臣和温体仁,也只好放放再说了。
再说,王之臣的两广总督做得中规中矩,也算不错,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或者提出开放海禁、鼓励海贸,但能够在目前朝廷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放开管制,允许粤北局面出海,下南洋谋生,已经算是一个脑袋清醒的循吏了。
至于温体仁,历史上虽然是个奸臣,但他出身浙江却又能够不与东林党同流合污,把他放在东南也算是可以放心的了。
尤其招抚了郑志龙之后,大投皇帝之所好,在不到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之内,就将闽浙沿海一带多达六七十万人的灾民,几乎全数迁往东番岛上拓荒垦殖,也算是一个能臣干吏了。
至于闽浙两省在移民东番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灾民逃亡、聚众作乱,乃至移民过程中船毁人亡、疾役流行等等事情,则是在所难免的,也不能全数归咎于温体仁,没有必要求全责备。
所以自打温体仁上任以来,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等官员虽然上书弹劾不断,但皇帝对温体仁的任用一直没有任何改变。
相信,朝廷开海的旨意传到闽浙之后,温体仁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而只要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不阳奉阴违、顶着不办,那么朝廷开海的旨意就基本上能够落到实处了。
毕竟明朝的时候,方便开展海贸的港口基本上全部都集中在闽浙沿海和广东一地了。
只要最重要的闽浙粤三省能够执行,开海就算是基本成功了。
在全盘算计了开海可能引发的所有问题之后,崇祯皇帝终于放下心来,转而开始过问其朝鲜使者的问题了。
这几日,朝鲜国使团的首脑右议政金尚荣非常憋屈,也非常焦虑。金尚容是来过大明京师的,也曾经跟着朝鲜国之前的国使团朝见过大明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对朝鲜国有再造之恩,可以说是朝鲜国的再生父母,虽然后世的两个棒子国都忘掉了这一点,但这个时代的朝鲜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还拥有那么一点礼义廉耻和感恩之心,所以对万历皇帝乃至接下来的几任大明皇帝都还算是比较尊重的。
而金尚容当年朝见万历皇帝的时候,万历皇帝以及大明的臣子,对他们都是和颜悦色、奉若上宾,前来接待的礼部官员也都是读书人,相互之间谈诗论学、彼此唱和,也很融洽,都能说到一起去。
然而如今再来大明朝的京师,虽然大明京师繁华依旧,而且比过去显得更加干净整齐,但是金尚容却总是感到别扭,感觉如今大明的京师似乎是发生了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不仅街头上沿街乞讨、跪地卖身的乞丐流民不见了,就是街头之上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都不见了,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很忙,想随随便便地拉个闲人了解一些情况都不是那么好找了。
当然,让他感到最别扭的则是,这一次大明朝廷派来与其接洽的大人物,居然不是自己习惯了的礼部官员,而是大明新设的什么理藩院的院使。
虽然这个人品秩很高,算起来是个超品的侯爵,但是这个人却是不学无术,根本谈不到一起去,你跟他谈仁恕之道,他跟你谈朝廷旨意,你跟他将朝中友谊,他还是跟你讲朝廷旨意。
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一句这是朝廷旨意,而这种说法金尚容早在平壤城里以及东江镇的安东侯府里,已经听到无数次了,耳朵都要磨起茧子了。
就这样过了两天,金尚容等人住在理藩院安排的豪华馆舍之中心急如焚,因为在大明的京师之中多耽搁一天,大明新封的平壤伯刘兴祚的军队,就要多占一块朝鲜的土地。
原本说是以大同江为界,可是如今跑马圈地的东江镇右路军,早就越过了大同江,已经快要抵达大同江的南江一线了。
而一旦东江镇的右路军过了南江,那么距离朝鲜国的都城汉京,就只剩数百里地了,想起这些,怎么能不让朝鲜国的右议政金尚容心急如焚呢?
令他更加心急如焚的,是大明京师官员对他们这次入贡的冷淡,那种爱答不理的态度,让满怀期望的金尚容、李廷龟等人感到非常的失落和不适,难道大明朝的皇帝和官员们,改变了对待朝鲜的态度?
而见不到能为他们说上一句话的官员,更让他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来到京师之后的第三天,金尚容、李廷龟以及尹暄终于再次迎来了理藩院派来的使者。
而这个使者的到来,也很快就让他们喜出望外了。
这个使者不是别人,而是曾经出使过朝鲜,并在朝鲜留下过大名的姜曰广。
姜曰广也是明末文臣之中名气比较大的一个,不过他与其他所谓名臣不同的是,他是真君子,而不是明末读书人中常见的伪君子。
这个人也是李邦华的江西老乡,而这一次被皇帝招来协助理藩院处理朝鲜国使的事务,就是由于李邦华的建议。
李邦华提起现任詹事府右中允的姜曰广之后,崇祯皇帝也很快就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搜索到了关于他的信息,知道他曾在天启六年的时候,出使过朝鲜,而且去时不带中国一物,归时不取朝鲜一钱,在朝鲜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所以李邦华一提出让相对熟悉朝鲜情况的姜曰广加入理藩院之后,崇祯皇帝当即就同意了。
别人看到的可能是皇帝对李邦华的言听计从,但是实际上却是崇祯皇帝更看重姜曰广这个人在明亡之后的气节操守。
明亡之后,姜曰广奔赴南京继续为南明服务,在南京沦陷之后,四处奔走组织抵抗,最终清军俘虏,不降被杀,再加上他在天启两年前出使过朝鲜,所以皇帝毫不犹豫就用了他。
姜曰广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翰林院编修出身,这说明他在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之中属于排名非常靠前的前几名了。
金尚容、李廷龟两人,见理藩院新来的使者是姜曰广这个打过交道的进士文官,终于松了一口气,赶紧请姜曰广落座说话。
姜曰广一边打量着这个由魏忠贤府邸的旁院,改建而成的理藩院礼宾馆内的陈设,一边大大方方地在室内的主位上坐下,看了看站在眼前、满面谄媚笑容的金尚容、李廷龟二人,然后说道:“金大人、李大人,两年未见,两位风采依旧,实在可喜可贺啊!”
这个时代的朝鲜上层官宦世家,皆以会说大明官话为荣,不仅所有官方文书以汉字为准,而其官方语言也通用大明官话,所以双方沟通起来并无障碍。
当下金尚容听了姜曰广说的话,赶紧躬身说道:“东国小臣蒙大明天使垂问,不胜感激之至!小臣一行,来大明朝见皇帝陛下,一路风波坎坷,实在数不胜数,今日能够得见故人,真是万幸!还请天使大人为小臣一行做主!”
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躬身下腰,把头都要垂到了脚面上。
朝鲜的礼曹判书李廷龟当时正是接待姜曰广的主要人物,与姜曰广也相对更为熟悉,此时见姜曰广前来,也连忙说道:“小臣等人一行,来到大明京师已经数日,只是不见礼部官员前来,不知是何原因?还请姜大人,为我等解惑!”(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