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技术人员已经抵达蜀都,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但仔细一想似乎又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也就意味着能够早一些接触到英国方面,就现在这种情况,当然是越早接触到对方越好。
也就是镜片生产线正式开始试生产的第三天,略作乔装打扮之后,屠珍音就带着汪正国一起,两人悄悄地来到123厂招待所,现在正好是双休日,按照规定,英国技术人员可以不上班,自行安排日程。
所谓的自行安排日程,其实也只是给了英国技术人员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到底是要在招待所蒙头睡大觉,还是在外事人员的陪同下出去看看蜀都的特色,这个可以自己做选择......
“待会儿我只负责把你带进去,如何同英国人交流和沟通,我帮不上忙,最多只能在一旁看着,主要是帮你放风,尽量把招待所的人拦截在外面。”
屠珍音的外语并不好,要让她说英语,那几乎是不可能,这次要不是蜀航光学在技术上确实有难处,她是说什么都不想同英国人接触,总感觉挺别扭。
走在回廊上,第一感觉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招待所硬件设施并不见得就有多好,虽然123厂的招待所也有过招待外宾的经历,但各种设施依旧很一般,甚至还比不上三十年后的路边小旅馆,这种招待所也就是八九十年代能够有市场。
歼七M战斗机项目大量引进英国的子系统技术,此时在123厂工作的英国技术人员不仅仅是生产透光件的三重公司,其它生产平显、导航设备的公司也有人驻扎在蜀都123厂,所以招待所也专门开辟出英国技术人员住宿区。
也是在想了各种办法之后,这才瞒着招待所的工作人员,终于见到英国的技术人员,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很普通的英国人外表,他几乎符合所有盎格鲁-萨克逊人种的标志性外貌,首选能确认是英国佬无疑。
原本是打算在房间里好好休息一天的英国技术工程师约翰,对突然造访的来客有些感兴趣,就在面前所站这人的身上,他能感觉到一种和其他共和国人不一样的气质,但一时半会儿又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不一样,因此他选择座下来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了解。
从这一刻开始,双方的正式接触已经展开,就着汪正国那标准的中式蹩脚英语,颇为煎熬地会谈开始缓慢推进,在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英国人算是明白此次会面的目的。
“等等,你的意思我现在大概能够明白,就是说想要引进我们三重公司的光学技术,对吧?”
英国佬实在是受不了如此蹩脚的英语,连蒙带猜之后大致明白意思,直接是粗暴打断汪正国的话,说出了他现在心里所能大致猜到的意思,至于意思表达是否准确,那就再说。
面对面地说英语,这确实因为多年没有使用而显得有些结巴,但这并不妨碍听力方面的熟练运用,毕竟三十年后的各种美剧实在太多,全英文字幕、对话也看了不少,因此这次是完全听懂了约翰所说,汪正国感到有一个问题是双方还完全没有搞清楚。
再次努力地组织语言,想了很久之后,才又一次开口:“我们确实需要贵公司此次出售的光学技术中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座舱盖成型技术,我们只需要材料技术,而这应该只是你们此次出售的技术中一个子项目而已。”
要想制作合格的战斗机座舱盖、风挡,就必须要有足够优秀的材料技术、成型技术两方面的同时兼顾,而此时蜀航光学却只需要材料技术而非是成型技术,这一点必须要分清楚。
好在英国佬终于听懂意思,又是疑惑地询问着:“你们只要材料技术的话,或许在技术引进方面会更加简单一些,但我现在很不明白的一点是,你们引进这项技术有什么用处?这种材料一般是飞机上面使用的比较多,但你们国家已经指定生产新座舱盖技术的单位,现在你就算引进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吧?”
PMMA树脂材料使用再怎么广泛,但三重公司也仅仅只是一家军用透光件分包商而已,说到民用方面的高通透镜片生产,在欧美一直都是那些大型光学巨头把持着,蔡司、莱卡、施耐德等等才是超级大鳄,三重这种偏安一隅的小公司自然很难想到在偏远、落后的共和国,居然会有人尝试制作PMMA树脂眼镜。
看来英国人还对汪正国的来意挺好奇,若是这样的话,倒可以借此机会多交流一下,反正双方会面的机会只有这一次,如果不能在今天成功取得英国人的认可,那么后续再想见面争取合作就会非常困难。
如此一来,倒应该先下一剂猛药才行,现在蜀航光学刚刚创立,真要是实话实说地话,难免会被英国人看不起,但要是稍微做一下语言方面的艺术加工,那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引进材料技术肯定是有用处的,就我所代表的蜀航光学,它是共和国现目前唯一一家从事军民两用光学防护用具生产的单位,主要生产各种用途眼镜,包括白光的近视/老花眼镜、偏光镜、军用护目镜、防风镜等等,现在听说你们在树脂光学材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特别是防弹效果极为优良,所以我们才打算引进技术,或者双方展开合作也行。”
技术引进什么的都是废话,现在的蜀航学可光拿不出外汇做技术引进,所以从一开始,汪正国心里就抱着是双方展开合作的心思,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空手套白狼的目的。
远道而来的英国佬也是第一次听说在共和国还有这样一家光学单位,主要是生产军用护目镜,话说那又是个什么东西,之前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这不应该啊!
八十年代的军用个人防具方面,其实远没三十年后那般蓬勃发展、花样繁多,此时正是冷战巅峰时期,北约和华约之间都还是以大规模核战、正面装甲对抗为主,而这些对抗又主要依靠重型兵器实现,在这种作战规模下,一般士兵的个人防护还真没有谁关心。
毕竟你士兵个人防护做的再好,在各种导弹、装甲武器狂轰滥炸之下,还不是一样连渣都不剩,也就是2000年之后以美军为首的北约部队开始打治安战之后,各种游击队的冷枪、冷炮袭击巡逻士兵事件频发,这才引起美军的重视,开始研究各种单兵防具,军用护目镜也是在这个时候大规模发展并成熟起来。
在此之前,真正在军用方面大规模使用的眼镜类产品,就只有二战时期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偏光蛤蟆镜这一种,那东西本来是空军在螺旋桨战斗机时代使用的东西,在进入喷气式战机、导弹武器时代之后,蛤蟆镜差不多就成了一种装饰件存在。
唯一仅存的实际作用就是保证士兵在太阳底下做日常工作的时候,可以勉强保护眼睛,做到防炫目功能而已,这种东西在空军部队延续使用下去,那还可以算是历史沿革下来的传统,但陆军什么的,一般是不会用这种东西。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空军偏光蛤蟆镜是硅酸盐材料制作,眼镜佩戴各种沉重不说,它还并不贴合士兵的脸部轮廓,在遇到各种突然的爆炸袭击之时,硅酸盐镜片很容易就会蹦碎,那家伙谁敢用?
因而八十年代的北约国家也好,华约国家也罢,陆军部队都没有想过要准备单兵护目镜(PS:坦克兵使用的风镜另外一回事),在这种情况下,汪正国已经想好了,他必须要赶快把这一块短板补上,为战斗在抵抗苏联铁洪钢流前线的北约士兵们准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