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一个人的演讲

    朝堂之上瞬间一阵喧哗躁动,无数人都瞪大眼珠子看着陈旭,特别是蒙毅,嘴里低声念念有词,不知道是不是在诅咒自己这个便宜女婿。

    贡品,自古有之,但眼下贡品这个词和后世的贡品含义相差极大,从三皇五帝开始,下属部落和平民百姓把自己得到的物品敬献给首领或者君王,意味上贡,然而这个贡并没有任何强制的意思,就是表达一种爱戴,禹帝巡游天下,百姓贡献粮食和肉糜,表示对禹帝仁德爱民的敬重和喜爱。

    到了战国至大秦时期,贡依旧还是这个意思,从来都没有任何法律强制民间贡奉某种物品给天子或者皇家专用,即便是丝绸这种珍贵的物品,也是少府通过桑蚕税和购买的方式从民间获得,法令不允许民间私自售卖丝绸,多余的丝绸只能卖给少府,虽然带有强制性,但少府是要花钱的,最次的一匹绢纱也要一百多钱,一匹上好的丝绸更是上千钱,至于锦缎一般民间也纺织不出来,都是那些有家传技能的纺织户在制作,身份也等同于匠工,算是朝廷认可的职业技师,每年制作多少都有定数,而且产能低下,想多出一尺来都是奢望,因此丝绸一直以来都被皇家垄断的比较成功,然后这些丝绸又被皇帝分发给皇族或者赏赐给王侯公卿等勋贵。

    而今天,为了开放丝绸产业市场,陈旭竟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贡品法案,设计一套专用的皇家贡品来满足和区别民间丝绸产品。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提案。

    而且完美的解决了礼部令杨竹的担心,也完美的维护了皇家的颜面。

    而由此,许多官员也迅即由此联想到更多的皇家专供产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可以制定一套特殊的法案来制作生产皇室专供物品,以此维护皇家的威严和礼仪。

    看着始皇帝满意点头的神情和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窃窃私语热烈讨论的情形,特别是一群礼部官员和少府官员兴奋激动的表情,陈旭知道自己这个提案肯定已经完美通过。

    放开丝绸市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一点是刺激东南丝绸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当地农民和丝织工人的待遇。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陈旭去过两次东南,亲眼见证了当地蚕农的艰辛和困苦,虽然绸缎价值堪比黄金,但老百姓却根本得不到任何实惠,大量的丝绸都被作为桑蚕税强行征收,而即便是多余卖给少府的丝绸,除开要够买粮食衣服满足一家人的生存之外,基本上也都是家徒四壁的境况,蚕农比之粮农过得更加凄苦。

    而这也是陈旭要极力推动放开丝绸产业和市场的决心。

    任何产品,只有足够市场化和商业化,所有参与者才能得到足够公平的劳动分配,降低桑蚕税,打破朝廷强行收购的框架,丝绸产业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何况一旦打通西方的航线,丝绸和玻璃瓷器这些大秦独有的精美物品,将成为重要的输出商品,由此会带来丝绸收购价格上扬,桑蚕养殖和纺织产业的人才会更加获益,所以此事必须尽快布局完成。

    本来是一个关于商业的五年规划,但眼下竟然变成了讨论贡品的讨论会,吵吵嚷嚷之中始皇帝拿起玉尺轻轻敲了几下御案,朝议大殿瞬间就安静下来。

    “太师请继续!”

    “是,陛下!”

    陈旭翻开手中的五年商业规划再次接着宣读。

    “第三,规范水泥钢铁矿山等事关基础工业命脉的产业,鼓励商人兼并厂矿,通过改良发掘和冶炼技术,提高钢铁水泥等的产量和质量,勿要造成环境的大量破坏和污染……”

    “第四……”

    “鉴于军制改革已经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两年的改革缓冲时间也足够完成军制改革的前提下,臣提议进行一次军工企业的改革,重新制定新的武器标准和军服,为郡县役卒、警卒、马卒、步卒以及海师舰队制定适应不同战况的武器和服装,并且制定军衔肩章铭牌等区别身份等级的醒目标识……”

    “继续加大对于全国道路的扩建和翻建投入,争取在十年之内,完成全国大部分郡县都能通达水泥马路,通行里程超过十万里……”

    “为了适应快速的人口增长和更加合理的管辖,臣提请在继续推进郡治改革的基础上增加全国县治数量和规模,从目前的一千二百余县增加到一千八百余县,根据人口规模和辖区范围进行县治数量的调整,根据臣的预测,十年之后,我大秦人口将突破一亿,二十年后可能会突破三亿,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将对各地官吏的治理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同时也会对生存环境以及钱粮盐布等急需的生活物资形成极大的压力,因此臣建议继续推进郡县大学和中学的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地方官吏来适应国家的长远发展,为了大秦未来不至于人口过多而造成耕地和粮食短缺,臣提请废止人口生育奖励法案……”

    “五年前臣提请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春之后便已经结束,根据执行情况来看成果斐然,改善民众生活的铁锅计划、增加粮食产量的粮种推行计划和新式耕种方法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地卫生院的筹建也达到了八百余家,中学筹建了两百余所,大学筹办了十余所,农商工税都已经降低到了计划范围之内,朝廷税收也连续五年大幅增长,全国水泥马路的翻新修建超过两万余里,鉴于五年计划的巨大成果,臣提请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计划如下……”

    自从上次坦途计划一次提请了十多本奏书之后,陈旭突然感觉喜欢上了这种变态的工作方法,这次经过足足半年的巡视体验大秦的基层变化之后,在来去的路途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更加深入的改革措施,而且主要针对的是往日法案的更深层次的细节修改和适应新时代的法律制度。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秦眼下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只有不断的去发现和改革,才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

    大秦朝堂的众多大佬没有太多改革的意识,而且久居咸阳几乎不出去体验民生,更多的时候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处置政务,因此陈旭就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利强势的去推行自己认可的政令,努力让大秦沿着自己展望的目标快速前进。

    而这种大规模提出奏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管其中有多少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和文武百官的支持,但搂草打兔子,总会有许多能够被通过然后被贯彻执行下去,而且许多改革措施提出来之后,哪怕现在不能推行,只要传到民间,自然会有人支持,形成一股民间的力量最终倒推朝堂改变。

    没有焚书坑儒,没有法家一家独大,在陈旭兼容并蓄的执政理念下,百家门徒和有志于报效君王的名士贤达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可以通过报纸,通过百家论坛甚至是直接上书朝廷来推广自己的理念,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治国理念,让自己的思想最终也能够得到传播和发扬。

    整整一个早朝时间,几乎都是陈旭一个人在演讲。

    而越到后面,奏书的内容涉及的越发宽泛和深入。

    从最为基础的农业,到后面的商业、工业、军事、教育、医疗、人口、环境、甚至包括面对即将竣工的京师大学和图书馆等等都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改革措施,甚至在最后一本奏书上,还提出了在姑苏组建南方商报的计划,同时还要文学院和大秦都市报、出版社一起筹划推出一批包括美食、服装、军事、商业、地理、科学、医学、美术、音乐、故事等不同类型的专业期刊,以此推动大秦文化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为全国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与精神粮食。

    早朝散,文武百官一个个脸红耳赤头昏脑涨的互相讨论着回各自府衙办公,而同时,清河侯一口气提出了二十多本奏书的消息很快席卷整个咸阳,面对如此多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法令,上到皇帝衣食住行下到黎民百姓吃喝拉撒几乎无所不包的打包提案,即便是熟悉清河侯一贯奏事风格亲朋好友全都有些不敢相信。

    “侯爷,您这是打算把往后十年的事都安排完了退休吗?”

    紫寰殿中书省府衙,闻讯匆匆而来的报馆总务秘书陈平坐在陈旭的办公桌前面擦着额头的汗,明显有些心神不宁。

    报馆作为三品衙门,但情形特殊不需要处理政务,因此皇帝许可报馆的官员没有要事不用上朝,因此陈平等人虽然位高权重,平日几乎不去朝议大殿上朝议政,偶尔去也是被皇帝召去的,而去的目的肯定是有重要的朝堂政令需要披露和通报。

    但让陈平没想到的是,陈旭这回来才七八天时间,便突然再次提请如此多的改革奏书,不仅让皇帝和满朝文武不适应,连他这个最忠诚的狗腿子都懵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帝国吃相不错,请把《帝国吃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帝国吃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