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言借着手里夜明珠的光看向顶部,发现此时脚下的石阶和顶部之间的距离比起刚进来时要大了许多,再加上油灯的凹槽设计,如果油灯是突出的安置在岩壁外部,就会妨碍石阶的下陷,这么一想倒是解释得通,而由此可以推断是石阶在下陷。
慕容言又想,如果石阶在自己三人走得过程中一直下下陷,那为什么徐荒和莫离琉影包括自己在内,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半点察觉,而且过程中确实是一点声响都没有。
这条道一直是直线向下,为什么会走成一个循环,慕容言把这几个条件联系起来,展开大胆的猜想,脚下的石阶凹凸不平,环境封闭,没有参照,难以察觉是否一直是直线,或许一直都往一个方向有这细微的偏差也说不准,岩壁也是同理,就是这一点点的细微偏差,再加上石阶长度的弥补,导致自己三人无法轻易察觉。整个石阶是向下的,那怎样才能做到一直向下,过程中还改变方向,而又不会被察觉?
慕容言想了又想,如果脚下的石阶通过细微的差别连成一个圈,形成一个“回”字形,若想达到眼下这种效果,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自己三人移动的过程中,已经走过的石阶会在某一个时间点下陷,以“回”字中间的小口为中轴,整个机关按照这个中轴操控着石阶一直循环向下。就像走盘山路一样,确实也是一直向下,但路程却多了无数倍。
慕容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徐荒以及莫离琉影说了一遍,让两人一起想办法,徐荒琢磨一阵,说道:“你小子这猜测确实有点扯,不过眼前的情况确实不应该以常理来看待,仔细一琢磨又觉得你的想法有些说得通,现在如果要验证你猜测的方向是否正确,就必须先确认石阶是否真的在下陷。”
“这个简单。”莫离琉影说着,拔剑在脚下这块石阶和旁边岩壁持平的位置刻了一剑,留下一道不浅的剑痕。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等了,按照猜测,石阶会下陷,只要在原地静观其变即可。按照先前走一圈回来油灯升高的距离,想来石阶下陷的距离也不会短。
慕容言三人紧紧的盯着脚下的石阶变化,可石阶却始终与莫离琉影刻的那条剑痕持平,没有半点下陷的迹象。慕容言还不死心,继续盯了一会,可结果还是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容言的脸色变得愈加凝重。
原本的死局因为慕容言的猜测有了一点活路,但现在眼前的情况就好像是又给三人的头上浇了一瓢冷水,刚刚急着要验证的热情荡然无存,士气开始变得有些低落。
慕容言眉头紧锁,难道自己猜错了,或者说是有什么细节的地方遗漏了?慕容言思索片刻,这石阶不是人,自然不会有思想,自然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下陷,什么时候不下陷,机关的触发始终是自己三人本身。现在脚下的石阶没有下陷说明这块石阶的下陷机关不再脚下,而在在别处,或者说是在另一块石阶上,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人在无意间触发机关,从而导致慢慢陷入死循环。这么一想,倒是又解释得通了。
希望重燃,三人急着验证,急急忙忙跑了往下跑去,当再次看见那油灯的时候,慕容言紧张的心情顿时缓和了许多,看来这次猜对了。
此时油灯的位置已经距离石阶很高的位置,先前莫离琉影用剑刻得痕迹已经高出石阶许多。第一步确认无误,但只能说明所有的猜测都是合理的,但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虽然知道了机关运转的大致原理,但眼下如何逃出去还是个问题。整个机关的中轴鬼知道有多高,如果按照这石阶直接跑下去,或许能找到出路,但那样的话,不被困死也得累死了。
徐荒提议道:“按你这么说的话,我倒是有个想法,咱俩兵分两路,一个人留在原地,其他两个人去走上一圈,留下的那个人就可以看到石阶下陷的变化,从而找到破解的办法。”
慕容言否决道:“若猜测正确,那么当两个人往下走的时候,留下的那个人脚下的石阶就会在某一个时间点下陷,万一机关运转过程中出了什么变故,留下的那个人恐怕凶多吉少。”
莫离琉影觉得慕容言说得有道理,思索了片刻后,给出了一个改进过的想法,说道:“可以让留下的那个人像你之前点蜡烛时一样,整个人撑在墙上,脚不沾石阶,应该问题不大。”
听完莫离琉影的提议,慕容言和徐荒都觉得可行,三人简单商议了一下,徐荒主动留下,说是来来回回走了不知道多少圈,老胳膊老腿实在折腾得走不动了,虽然撑在墙上很吃力,但比起把这不知道多少阶石阶走一遍,倒是要省力得多。
慕容言和莫离琉影二人也不耽搁,徐荒撑在墙上也是个体力活儿,反正绕一圈始终要绕回来,早去早回。虽然之前的几番折腾已经使得慕容言的体力有些不支,但求生的**却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石阶跑了一圈又一圈,早已轻车熟路,想要破这机关,自然要多注意细节,慕容言在跑的过程中和莫离琉影分工,自己记石阶的数量,莫离记岩壁上油灯的数量。绕完一圈回来,得知石阶数七十二阶,油灯三十六盏,恰好对应了天干地支之数,难道是巧合?
先前那盏慕容言亲手点燃的油灯在几次机关运转之后,现在已经只能依稀看见一点火星了。当慕容言和莫离琉影二人绕回原地,正准备结合徐荒看到的情况分析分析怎么破除机关的时候,竟发现原本撑在岩壁的徐荒居然不见了。
慕容言眉头一邹,如果猜测有误,那么徐荒此时怕是已经遭遇变故,生死难料。但慕容言此时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猜测没有错,可是徐荒去哪里了呢?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书趣阁_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