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这赵志皋,何德何能,当年要不是当今昏庸,不听吾等近言,今天也没有他来当这个首辅,还害得吾等被削职为民!”
说起这赵志皋,顾宪成就来气!当年与吏部尚书陈有年,合拟了七人内阁大学士的名单上报,请万历亲裁。不料,他们提名的人,都是万历十分厌恶这些人。
尤其提名当中的前大学士王家屏,更是违背了万历的旨意,从而更触怒了万历。自己这才被削去官籍,革职遣送回家,做起了讲学生涯!
如果不是这样,他赵志皋也不会入内阁,更不会当上这内阁首辅!一切都是他的错,要不是他从中作梗,以着急现在的声望,早已入了那内阁!
这有些啊,就是喜欢把自己的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从来不会只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种人,完全就是一条疯狗,逮谁咬谁,赵志皋就是因为他是既得利益者,便被顾宪成给惦记上了。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先不动手,待多查些证据后,再动手不迟!”气归气,但以顾宪成的政治觉悟,当然知道,现在还不是动那个小小百户的时候。
“叔时兄,在下堂兄的事现在就不提了,正如汝所说,咱们以后再给他们致命一击!哥,你先别生气,以后咱们慢慢收拾他!”刘元珍见这事已定,便对着顾宪成和自己堂兄说道。
“嗯...还是所说修缮东林书院的事吧!”见对方点头同意,顾宪成便扯开话题,说起了成立东林书院的事!
不提那些在议论秦奋的地方,我们的秦大官人此刻正在崇明所上,和赵有德他们开会。这每年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崇明所便会召集所有百户以上的人员,到衙门开会。
现在正说着今年的备倭,防倭问题。主要就是说说,各堡该如何防倭,如何互相支援,只听赵有德说道:“弟兄们,咱们去年全靠秦百户,现在所里也有钱了,大家要把今年的备倭问题好好说说。”
“大人,既然如此,那卑职可就说了。”只见一个身穿六品官服的百户,当先站起来,拱手说道。
“说!”
“大人也知道,卑职的八墩堡,每年都有倭寇上岸,又靠近海边,经常受到船炮的轰击。现在那是兵无利刃,堡无坚城啊,还望大人拨款!”
八墩堡秦奋知道,在外北区沿海处,便能看到。那个堡垒是靠着岸边修建的,以秦奋这个半吊子军事发烧友来看,都知道一旦有倭寇攻打,损失必然不小!
这有人开头,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其他百户也纷纷开口,说的无非就是那些。什么缺粮、缺钱、缺人、缺兵刃、缺火炮等等........
被说的有些头大的赵有德,烦闷的揉了揉额头,静静思考这这些问题。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事,说来赵有德等人也是知道的。
以前是没钱不敢谈,现在谈起来吧,有千头万绪,不知该从何说起,着实有些头大。可今天这话又提出来了,不能不解决,不然就失去威信了。
“嗯.....这样吧,咱们先不说这个,等下去后,咱们几个商量好后,下午再说这个事。现在把这些盔甲发给你们,一个个的眼睛都掉下来了,这可是秦百户送给大家的!”
早在大家近了大堂后,便看见两边都摆着八九套盔甲,从外边看,便知道这些都是好东西,可把众人眼睛都看直了,没想到这些还是自己的。
其实这也是秦奋临时想出来了,趁着今天整个崇明所百户以上官员齐聚,干脆送大家一些见面礼,拉些关系,以后难免会有求人的地方不是。
待众人各自换好金光闪闪的盔甲,重新来到大堂,向着秦奋一一道谢之后,赵有德这才宣布,现散了,都出去逛逛,剩下的事下午再说。
几个百户,包括秦奋,闻言便退了出去,留下赵有德等几个千户所官员在里面讨论。其实也没什么讨论的,就是那些钱该怎么用,自己又拿多少的问题。
来到衙门外,一行人喝茶的喝茶,闲逛的闲逛。秦奋没和他们扎堆,而是叫上典韦,让他带着,去城外看看,老实说,崇明岛来过几次,但没好好逛逛。
在典韦的带领下,秦奋和几个亲卫,来到城外,向着新河堡的方向走去。一路走走停停,发现很多老农都在翻着地,或驱使着水牛耕田。
想到自己的横沙堡也快春耕了,便停了下来,走到一位在田埂边休息的老农身边问道:“老丈好啊,如果晚辈没记错,现在还是不是耕田的时候,可为何一路走来,大家都在耕田啊!”
田老汉今天一大早便起床,拉着自家的牛出来耕地,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此时忙了快两个时辰,就坐在一边歇歇,没想到刚一坐下,耳边便听到有人对着自己说话。
转过头,就看到几个明盔明甲的人,一看便知是好东西,想必这些人也大有来头!连忙起身说道:“上官有礼了,小人田老二,拜见大人。”
“老丈免礼,晚辈也就是打扰一下问些问题,没其它事儿。”秦奋赶紧扶起对方,他可没有那种喜欢别人拜自己的嗜好,尤其是老人!
“那小人便说了。”
“不急不急,咱们坐下说!”秦奋见对方有些喘,想必是刚刚正忙完休息,一把扶着对方,便做到了田埂上,一点也不在乎脏不脏的问题。
“多谢大人,大人刚刚说的那些话啊,小人都听见了,之所以现在就开始耕田,还不是牛少,大家的牛都要轮着使用,小人打这天刚亮,便出来耕田了!”
待坐下后,田老汉便说出了秦奋刚刚问的问题,可不敢耽误,对方说不定是什么来头很大的大官呢,万一把他得罪了可不好。
“嗯...原来如此,不知这一年收成如何,可有盈余?”秦奋开始还以为,这每年耕田的时间都是春耕过后呢,没想到是这个原因,不过也很好理解,毕竟牛不多。
然后便问起了产量的问题,也好和自己那边有个对比。别看秦奋小时候在农村住过几年,就连户口都还是农村的,可还真不会什么农活,更别提那些尝试。
对于明朝这些,就更是一问三不知了,所以才趁着这个机会,问一下这位老大爷,也好向他取取经,长长见识,免得以后说起来,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回大人,这产量嘛,都还不错。崇明岛上水源丰富,又嘉靖爷的时候又开凿了很多水渠,都是上田。丰年出米二石五,荒年出米一石八。
小人家中有田十亩,丰年得米二十五石,除去上缴所里的粮食,还剩二十二石。留下家里七八口人一年的吃食和来年的粮种,还剩十二石。
剩下的都卖给那些粮商,能得三两银子。至于荒年嘛,卖给粮商的价格要高些,三石便能换一两银子!”对于自家的粮食产量和收入,田老汉如数家珍。
“谷贱伤农啊!唉............”秦奋听完这些,不由的说出了这句话......(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