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权掌长安

董卓一死,剩下的便是瓜分权利了。吕布对王允心存不满,刚刚诛杀董卓之时,险之又险,而这王允和一班大臣躲在一旁看着自己与董卓厮杀,董卓一死,便跳出来抢功。

    说不定,这王允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思,巴不得自己与董卓拼个两败俱亡。

    吕布深深的看王允一眼,只是王允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避开吕布的目光。吕布心中愠怒,哼了一声。也无暇去理会王允,擒住了徐荣、李儒等人,吕布命陈卫和秦宜押着这些人前去长安城外大营去收编西凉兵。

    流星探马来报,魏续等人攻破了董卓在长安的府邸,擒住了自杀未遂的董越以及董卓宗亲。宋宪、侯成等人也率兵控制了西凉将校在长安的家属。

    最让吕布高兴的便是,在高顺夺取长安城的时候,樊稠领兵攻打长安,被张辽偷袭了大营,樊稠得知大营被袭,知道后路已断的情况下,命人猛攻长安城。这时的樊稠还不知道董卓已死,吕布命人携带董卓首级,以及徐荣和李儒去驰援高顺。

    樊稠得知董卓已死,心下恐惧,一时之间六神无主。

    吕布见樊稠有撤退之意,便单骑出城,去见樊稠。

    长安城下在两军阵前,吕布横戟立马,如山岳横亘于阵前,虽一人一骑,却犹如千军万马般气势雄壮。

    樊稠闻听董卓身死时便心中有了惧意,正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便见吕布单骑出城邀自己于两军阵前相见。

    副将李蒙、王方等人劝道:“吕布虽然神勇,但其毕竟是一人,又有何惧?”

    樊稠觉得李蒙等人说的也有道理,若是自己表现出怕了吕布,自己在兄弟们面前又如何能抬起头来。

    于是樊稠在李蒙、王方等人的簇拥下,策马出阵。

    “樊将军,本将奉诏讨贼,董卓已伏诛。你为何聚众围攻长安,若是执迷不悟,一步不慎,便会落得个身死名灭的下场,岂不可惜?”

    樊稠虽惧于吕布的虎威,闻听吕布话中威胁之意,也不禁怒骂道:“吕布,你个背住的小人。董将军待你不薄,你竟然恩将仇报,勾结王允等人,暗害董将军。你就不怕天下人笑你吕布无信无义吗?”

    “你说的不错!于公,董卓欺凌天子,擅杀百官,荼毒生灵,人神共愤,天下人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本将奉诏讨贼,秉持的是忠义,杀董卓乃是顺应民心之举;于私,董卓待布不薄,布也不忍背之。但自古忠孝两难全,本将只能舍私而秉义。”

    吕布叹道:“樊将军,董卓已死,如今长安城尽在本将掌握之下,仅凭你这三万人马,难以攻下长安城。就算今日尔等逃去,天下也无容身之地。不若投降本将,本将保诸位西凉将士荣华富贵!”

    樊稠迟疑不决,望向一旁王方和李蒙,二人微微点头示意。

    吕布见樊稠等人心动,便继续劝道:“如今朝廷王允等人,出身于士族,这些人自命清高,即便掌权,你们若是投靠他们,以他们对董卓的憎恶,必然不会善待你等,投靠本将,本将自会保尔等前程。这也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半带劝降半带威胁,双管齐下,只要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吕布话中的意思。樊稠乃是董卓麾下四大外姓将军,深受董卓信任。正如吕布所说,如果他们投靠了王允,必然不会得到重用。这些士大夫出身名门,怎么会看得上出身边鄙的武夫?在这个门阀林立的时代,寒门和名门之间永远隔着一道鸿沟。董卓就是最好的例子。

    投靠他们倒不如投靠吕布。吕布的武勇他们自然知道,当年威震虎牢,天下诸侯莫不闻风丧胆,身为武人,他们信奉的是强者,所以投靠吕布总比投靠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要好得多。

    心中权衡再三,觉得吕布说的有理。樊稠已经被吕布说动,于是要求吕布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吕布便对着三军将士的面,大声立誓道:“你们都是大汉的将士,是大汉的好男儿,只要今后你们归顺本将,只要忠心本将,本将就绝对会保证你们的安全。若有违此誓,犹如此箭!”

    吕布从马上取出一支穿云箭,咔擦一声折断,弃于地上。

    三军无不欢声雷动。就这样,吕布兵不血刃劝降了樊稠这三万兵马,加上擒住了董璜、徐荣等人,一共收降了五万西凉军,五千西凉铁骑,加上自己三千并州铁骑,三千并州兵,一共有兵马五万三千,约莫骑兵一万。

    接下来,吕布便命高顺和皇甫嵩领兵一万前去攻打郿坞,郿坞守将乃是董卓之弟董旻,有一万的西凉军。

    董旻此人庸碌无为,因为董卓的关系,而统领西凉军,闻听董卓身死,早已吓破了胆子。固守郿坞,如何是高顺和皇甫嵩的对手。

    高顺亲自率领一千陷阵营,一个时辰便攻下了郿坞城,将董旻以及董卓宗族尽数擒住。

    董卓老母时年九十有余,哭着请求放过她们,但皇甫嵩心坚如铁,命人将董旻以及董卓宗族百余口尽数斩于闹市。

    只有游历在外的董白逃过了一劫,只是听闻长安变故,自此便销声匿迹了,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郿坞城中藏有金银粮草无数,吕布让高顺领兵攻打郿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董卓搜刮来的无数金银。皇甫嵩虽然知道高顺领兵攻破郿坞之后,将这些金银瓷器全部转移走了,也只是故作不知。他的目的只在于诛杀董卓余孽而已。

    好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首先就是高顺攻破了郿坞,将董卓的宗族百余口尽数斩于闹市。吕布可以赦免西凉将校,但却唯独不能赦免董卓宗族。斩草除根的道理吕布还是懂的。

    第二就是高顺传来的密报,已经将郿坞的金银器材尽数转移,只留少量金银给予朝廷。其余都进入了吕布的私库。

    第三就是李儒、徐荣、杨定、杨奉等人的投降。当然徐晃因为暗助高顺夺取长安,间接的归顺了吕布。

    有了李儒等人的投降,一者可以安抚西凉士兵,第二就是李儒和徐荣乃是董卓麾下文武之首,如今吕布渴望的还是人才。

    董卓未死之时,自己一直不敢大肆收拢人才,但是现在却没有了束缚,只要是人才便俱都收于帐下。

    与李儒、徐荣等将一一倾心交谈,几人也诚心归顺了吕布。因为在董卓已死的情况下,投靠吕布比投靠王允却是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

    有了这些人投降,吕布便要重新规划军力。西凉军占了三分之二,这些人虽然暂时归顺了自己,但是自己却并没有完全能控制得住。

    吕布首先大赏三军将士,朝廷的钱不花白不花,更何况,这些钱对郿坞那些金银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董卓权倾朝廷,搜刮的财富,可以抵得上东汉政府数十年的税收。这点,吕布倒是很感激董卓。若是没有董卓搜刮百姓财富,如何会便宜了自己?

    接着,吕布便打散西凉军和并州军,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并州军的战力,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策。这些兵马当中,大部分基层将校都是出身自己麾下的并州兵。将并州兵中有能力的将校插入到西凉军中任命曲将、屯长。有了之前大赏西凉将士的契机,西凉将士对吕布充满了感激。虽然军中安插了一些出身于并州的曲将、屯将,但也没多少意见。

    有意见的,也被吕布一一诛杀了。

    吕布以雷霆手段控制了这五万兵马。

    控制了军队,对手下部将自然要封赏。吕布以高顺为都督,统领所有步兵,以张辽为骑兵之首,统领骑兵。同时吕布从六千骑兵中抽调一千骑兵组建赤卫骑,由自己直接统领,以陈卫和秦宜为赤卫骑统领。

    如今吕布虽然诛杀了董卓,有功于朝廷,但让人尴尬的是,依旧是骑都尉之职。杀了董卓之后,吕布急于控制长安,急于收降西凉军,没来得及得到皇帝的封赏。

    如今要封赏自己麾下将校,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名正言顺。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为了收拢西凉军之心,吕布这三日来都厮混于军营中,又要派兵去攻打郿坞,又要编制士兵,忙的都不曾回到府中。

    想起府中的貂蝉,吕布心中甚是挂念。如今西凉军尽皆归顺,再无后顾之忧,便让高顺为武将之首,统领众将,进行大军的训练。

    吕布带着亲卫回到长安。

    三日前,长安因为西凉军的围攻,城内百姓惶惶不安,四门紧闭,董卓一死,长安四门又恢复畅通,百姓们闻听董卓身死,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奔出家门,在大街上庆贺。

    路过城门处时,吕布见到董卓的尸首被暴晒于烈日之下,供百姓们唾骂。

    凡是过往的百姓,都会停留下来,然后对着董卓的尸首,狠狠的吐一口水,以表达对董卓的深深的恨意。

    董卓的无头尸首已经面无全非,甚至有的百姓将董卓的尸首当做天灯。

    吕布心中叹息,一代枭雄,却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董卓正是应了这句话。(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之铁戟温侯不错,请把《三国之铁戟温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之铁戟温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