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零章 粮票补完计划

    宴会之后,宾客们回到曾泰给他们安排的驿馆和旅店休息。

    翌日中午,殿下又请他们到行辕喝茶。喝的是江西有名的庐山云雾茶。

    不过众人的心思都不在茶上,他们知道,谈正事的时候到了。

    便见楚王殿下搁下茶盏,笑眯眯道:“了解我的都知道,本王的风格素来就是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

    “是是,王爷直爽。”众来宾忙纷纷点头,那些跟他打过交道的却暗暗腹诽,就没见过比你弯弯绕更多的。

    但嘴上的直爽和肚子里的弯弯绕是不冲突的,所以不能说殿下错。

    “那本王就开门见山了,这次邀请诸位来,是为了解决两个大麻烦。”便听朱桢沉声道。

    “王爷请讲。”众来宾忙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一个是咱们江南自己的麻烦。”朱桢叹口气道:“当然,这麻烦还是本王造成的——那就是织染局发的几千万石的粮票。”

    “……”这个话题太敏感,没人敢附和,全都一声不吭,听老六表演。

    “去年的情况,在座的很多都是当事人。就算不是的,应该也谙熟内情了。”朱桢苦笑道:“那时整个苏州,乃至江南,都面临海贸断绝,工场倒闭的严重危机。急需大量资金救市,可是朝廷没钱啊。

    “不得已,本王让织染局发了粮票,又让诸位捏着鼻子认下,这才度过了难关,让苏州恢复了繁荣。”朱桢说着看向昔日的铁窗派大佬们:“你们不会怪本王吧?”

    “不会不会,当然不会了。”铁窗派赶忙把脑袋摇成拨浪鼓,连声道:“就算当时不理解,难道现在还不明白吗?殿下都是为了我们好啊!”

    “是啊!我们惹了那么大的祸,最后全都安然无恙,而且最后一算,还赚到了钱!”朱合等人大声道:“古往今来,也没有殿下这样仁义的王爷了!”

    “要是把粮票当成钱,你们确实都赚了,但是伱们自己不害怕吗?”朱桢笑着看向一众苏州大户,幽幽问道:“万一哪天粮票忽然一文不值了,怎么办?”

    这下不光铁窗派,就连还乡派也羞愧的低下了头。顾元臣讪讪道:“他们原先确实有顾虑,不然也不会干出那些蠢事来。”

    说着他话锋一转道:“可殿下第二次腊八宴之后,大家就完全没顾虑了!”

    “就是就是。”众大户纷纷点头。

    朱桢玩的那一手,出口认证实在太六了。只有通过织染局认证的丝绸才能出口,让织染局囤积的丝绸,一点不愁销路。

    织染局的粮票,自然也就稳住了。

    “哎,那只是权宜之计。”朱桢却摆摆手道:“因为手头实在没有足够的粮食。本王只能用丝绸代替粮食,为粮票的价值背书。”

    “而且还用了点半强制的手段,这样不好。”朱桢沉声道:

    “大家是因为给我朱桢面子,加上对海贸的信心,所以才不会挤兑。可这种建立在个人权威,以及贸易基础上的价值,一点都不牢固。

    “万一要是因为什么原因,海贸出了问题,比方说和外国起了摩擦。或者海的那边,出现什么强大的敌人,海上贸易被迫中断。粮票也会跟着出危险了。”

    “是,是……”众来宾小声应道。

    他们不担心才怪呢。尤其是那些铁窗派,现在大半的资产都是粮票,说不担心粮票出问题,那心得多大?

    只不过是刚放出来,对殿下的铁拳印象深刻,不敢轻举妄动。加上贪图海上贸易的利润,才继续捏着鼻子持有粮票的。

    “现在殿下主动把问题提出来,显然是已经有了解决之道。”沈荣忙捧哏道:

    “就别吊我们胃口了。”

    “是啊殿下,快点说吧。”众人也纷纷催促道。

    “哈哈,好。其实解决的法子很简单,但越简单的法子,才越能给人信心。”朱桢便笑道:“粮票粮票,能无限制随时兑出来粮食来的,才能叫粮票!”

    “是是,”顾元臣接茬道:“可现在印了差不多五千万石面额的粮票,咱们上哪找这么多粮食去?”

    “来江西找啊,江西不够本王再带你们去湖广找。”朱桢这才揭开谜底道:

    “本王刚从江西大户手中,收上来三十万顷田,按亩产两石估算,年产就在六千万石以上。刨去人工和必要的费用,一年净收两千万石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这两千万石的进项,就不用担心粮票的问题了!”众大户闻言欣喜道。

    其实只要大家对粮票有信心,谁也不会闲着没事把所有粮票兑成粮食。粮食搁在家里时间长了,就变成陈粮,会贬值的。还会发霉、会长毛,彻底一文不值。

    所以只要相信织染局有能力兑付,就没有人会去挤兑的。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信誓旦旦的保证,都不如实打实的土地,能人给最坚实的信心。如果织染局有这三十万顷土地,大家还有什么好担心呢?

    织染局有了这三十万顷地,粮票的价值就彻底站住了。

    到时,粮票的信用的绝对超过宝钞,跟真金白银也差不多了。

    那样,粮票就不光苏州人认了,在整个江南都能流通。

    到那时,大户们手里的那些粮票,才能真真切切算是他们的财富。再不会像现在这样出了苏州就没人认。而且还提心吊胆,担心哪天就一文不值了。

    ~~

    “殿下,让织染局出面,吃下这三十万顷地吧!”所以一众江南大户纷纷激动道:“要是钱不够,我们可以一起集资!”

    “哎,不要高兴的太早,这里头有些障碍。”朱桢却话头一转道:

    “首先就是诸位都是江南人氏,跑到江西来跨省买地,而且一买就是几十万顷,这在法律上肯定是不允许的。”

    “是。”众大户点点头。

    朱老板是不愿意老百姓自由流动的。因为人口一旦流动,就不好管理,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在朱老板看来,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所有人都在自己家乡待着,一辈子都不换地方才好。

    所有人等离开本县,要去官府开具路引。出去后,必须严格按照路引上写明的目的地和归期行动。

    所有不持路引,或者路引有误的外地人,都要被官府捉拿。更别说在当地落户置业了。

    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大户握着大笔财富,却不去外地置产,只能在本地卷的原因。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父可敌国不错,请把《父可敌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父可敌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