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历史悠久,自大禹立夏,分天下为九州,青州就是其中之一。
千年以来,青州城虽几经变化,但一直是齐鲁之地的重要中心。自唐时起,青州便是天下大州之一。唐中期以后,青州城一直是淄青平卢节度使节度治所所在。
唐时先是自立齐王,后被朝廷封为陇西郡王的淄青平卢节度使李纳,在其执掌青州时,为了便于享乐,命人拓宽加深南阳河河道,使其便于水上行舟,并在南阳河畔大肆修建亭台楼阁。
自那时起,南阳河变成了文人雅士、名|妓佳人以及市井百姓们游玩的的绝佳去处。南阳河河面上终日画坊游船,络绎不绝。到了如今大宋,青州最盛大的两个节日欢庆——中秋诗会和元夕灯会,就都是在南阳河上举行的。
大宋时期的青州城,不仅是青州州治所在,也是大宋京东路路治所在。此时的青州号称“东方大国”,青州城更是享有“海岱名都”、“东夏都会”的崇高美誉。
北宋时期,先后有十三位宰相担任过青州知州。寇准、王曾、陈执中、夏竦、富弼、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等这些名垂史册的名相,都先后出任过青州知州,谓之“郡有十三贤天下无双称上治,国开八百岁古来第一数名区”,可见宋时青州的繁华昌盛。当然这是后话,但也由此可见大宋时期青州的重要地位。
++++++++++++++++++++++++++++++++++++++++++++++++++++++++++++++++++++++++
当钟浩、婉儿和冯氏吃过晚饭,走上街头时,青州城内的大街小巷已经是人头涌涌。
中秋节庆是大宋百姓们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从白天起青州城的大街小巷就已经热闹起来。
而到了晚上,中秋节的狂欢和热闹则达到了高潮。
大宋是没有宵禁的,而中秋节和上元节这两个大宋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的前后三天,青州城连城门都是不关的。
中秋佳节的热闹与欢乐。要持续一夜,到第二曰的清晨才会逐渐散去。
看着大街小巷的热闹景象,钟浩觉得大宋百姓还是很幸福的,起码有夜生活可以过。当然,也很庆幸自己是穿越到了大宋,要是到了别的朝代,一更三点暮鼓一响便要宵禁,对于来自后世、过惯了夜生活的钟浩来说,那简直是噩梦。要知道历史上除了宋朝,别的朝代可都是实行宵禁的。
吃完晚饭不久,青州城的人们从各家各户走出来,往以海岱大街、南阳河畔一带为中心的最为繁华的街道闹市聚集过来。
不只青州城内的人,城外的农户百姓趁着秋收完毕难得的闲暇,也纷纷进城参加这场盛大的狂欢。而青州辖下的各县,也有无数的文人雅士、富商仕女,不辞辛苦,赶来青州参加这场盛会。
海岱大街上和南阳河畔到处花灯如织,如同浩浩荡荡的不灭的流火。小贩们高声叫嚷,兜售商品;舞龙舞狮的队伍走过,敲锣打鼓;还有那杂耍卖艺的表演者聚集街头,熙熙攘攘。
当钟浩三人穿过拥挤的人群,到达南阳河畔时,南阳河畔已是人山人海,如同欢乐的海洋。
南阳河两岸挂满了无数花灯,灯火通明,此时的南阳河,宛若青州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南阳河畔的一家家秦楼楚馆中,传出招揽客人的渺渺歌声,有时也能看见里面的舞蹈,不时有人进进出出,热闹非常。
各家秦楼楚馆里,稍有名气的优妓,今夜都已有了去处,大厅之中偶尔还能找到座位,街道上不时会传来某某公子又有有某某新作出炉的消息,这是今晚盛大节日狂欢的的重头戏之一。随后便能听见,某家青|楼之中某位名妓,将这诗词唱诵一番。不久,便又能听到,另一公子的一首佳作也出炉的消息。
才子们在互相较劲、比试才华,佳人们则将这些才华饰上一层美丽的绯色气息。
当然热闹的节日少不了灯谜啊、表演啊、赏月啊之类的环节。才子佳人们在比试诗词、歌舞,而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们则是在赏着花灯、看着热闹,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便感受魏晋遗韵、唐时风雅,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诗词之道自唐时便已兴盛,到此时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诗词的地位已经达到了辉煌的位置。虽然能写好诗词,并不一定代表你有能力,但你若真能写出一首好的诗词来,那绝对是走到哪里都不会缺乏尊敬和礼遇的。
风雅的气息,是这一时代的烙印。
唐宋时期,多有文人士子,携着自己作的诗词向位居高位的官员自荐,其中也不乏佳作。诗词也成为文人士子博得上位者赏识和推荐的重要武器。
如今大宋的宰相,曾经做过青州知州的英国公夏竦,年少低微时,就曾携一首“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的诗作,拜倒在当时的宰相李沆马头前,从而得到李沆的引荐。夏竦也从一个“三班差使”的小武官,一步步成为大宋宰相,从而成就了大宋一段佳话。
唐宋时期,繁繁浩浩的诗词文化,已经沉淀成整个社会的底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为闪亮的一部分。无数名作名篇如星斗恒沙,烘托成汉文明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
此时的青州城中,海岱大街、南阳河畔是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方。而在这些繁华的地方,都有一个个商家所摆出的展示牌,各个才子能拿得出手的诗词作品,陆续地聚集到这里来,不时有人大声朗诵佳作,也有精明的商家在展示牌前安排一个会唱曲的姑娘唱上一段。
街道上、附近的茶馆酒楼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聚会中,文人士子们摇头晃脑地点评着上佳的诗作,品评着何人的诗词能传唱最久。即便是未曾读书的市井小民,在这样的气氛下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意境,与身边之人品评议论,沾些风雅气息。
钟浩来到大宋也有几个月了,感觉此时此刻这才是真正见识到大宋真正繁华风|流的底蕴。
欢乐和热闹把钟浩彻底感染,他拉着婉儿和冯氏穿梭于拥挤的人群中,看杂耍,猜灯谜,买小吃,看人比试诗词,不亦乐乎。
钟浩三人刚在一个小食摊上吃完几串莲花鸭签站起身来,婉儿便叫道:“呀,冰糖葫芦!我要吃冰糖葫芦。”
钟浩顺着婉儿那还提着一包松子糖的小手望去,见不远处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货郎,各种红红绿绿的冰糖葫芦插在一根上头包着厚厚麻布的杆子上,不只有山楂的冰糖葫芦,还有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好多种。
钟浩走过去,大手一挥,豪迈对那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叫道:“一样来上一支!”
“呀,浩哥哥最好了!”婉儿欢呼雀跃的道。
冯氏则在旁嗔怪道:“大郎又乱花钱!”当然,冯氏也只是随口一说,如今他们每月收入不菲,这点钱还是花得起的。
钟浩接过货郎递过的六、七串各式的冰糖葫芦,让婉儿先挑。
“我要麻山药的、核桃仁的,还有豆沙的。”婉儿一口气挑走了三支。
冯氏随手挑了一支海棠果的,钟浩则拿起那支山楂的冰糖葫芦吃起来。
仲秋八月正是山楂收获的季节,钟浩咬下一个裹着麦芽糖稀的山楂果,外皮咯嘣脆,一点不粘牙的,轻轻咀嚼几下,酸酸甜甜一起袭来。(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