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无数人瞩目而观,李运要舌战百官,如此这般,倒真是令人惊叹的很,然而,更多的人还是充满了嘲讽和鄙视。
“不自量力,就他还想要舌战群臣,可笑至极。”
“跳梁小丑罢了,敢在百官们面前卖弄口舌,无疑自取其辱。”
“哼!我看他就是找死,连百官们都商榷不定的事情,他也敢妄谈议论,待会就他看如何丢人现眼。”
现场不少人皆是等待着李运丢脸,敢舌辩群臣,如他这般狂妄自大,不禁令人唏嘘嘲讽,没有人看好他。
无数刺耳的声音传入李运眼中,他充耳不闻,在太监的指引下,来到了另一处位置,既然是辩论,当选在一出宽敞地。
不需多时,所有人都来到了一个广场上面,百官列席而坐,围成了个正方形,李运居中央位置,周身面对群臣。
对于这种早已知晓结果的比赛,胜负毫无悬念,但其他人对吃瘪的李运倒是有几分兴趣。
尤其是以太子为首的党羽。
待一切就绪后,李世民和商行舟作为主裁判,并由商行舟宣布道:“施政之道,王道和霸道如何抉择,辩论开始。”
说罢,反对声最大的封德彝率先发难,道:“云王殿下,臣且是问你,大唐承袭为何?”
既是辩论,对手发问,自当恭敬回之,道:“自然是承袭隋朝。”
封德彝冷笑一声,又问:“隋朝何以覆灭?”
“隋炀帝昏庸无德,天下深陷水火之中,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父皇承天之运,行大义之举,建唐取隋,此为隋灭之根本也。”李运回答道。
辩论最讲究的便是被人牵着鼻子,很显然,李运犯了辩论最大的忌讳,方才封德彝发问他竟是傻乎乎的回答,却不懂得趁势反击。
封德彝也是嘴角上扬,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又言道:“方才之言,实为甚者。”
“臣再是问殿下,我朝新开,承袭暴隋之乱,陛下扫平诸贼,一统天下,然则,天下久乱矣,百姓民风狂野,难受教化,欲求天下之治,行之有效法者,除却霸道布政,又有何法可教化于天下?”
所谓霸道,便指君主凭借权术、暴力和严刑峻法进行统治,而封德彝所言并没有错,他秉持的观点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必须用暴力镇压,柔情脉脉之会滋长蛮横之风。
却见李运沉思了片刻,封德彝以为李运无话可说,心中暗自窃喜。
就在他们以为李运哑口无言的时候,李运发出了一声冷笑,笑声轻蔑,道:“封大人所言,实为谬论。”
“什么!”封德彝脸色一变,似是不悦,“谬在何处?”
李运竖起两根手指头,说道:“谬者有二,其一,方听汝之言,言语凿凿,天下久乱,民风狂野,实难教化,如此之言,乃上层思想,不懂真正民风,实为赵括之论,不切实际。”
封德彝被李运批评,说自己不懂民风民情,这些话出自李世民之口倒也罢了,而今却是出自一位少年,这让封德彝尤为不爽。
“你竟敢说我不懂民风?臣追随陛下征讨天下的时候,你还没有出……”
李运根本懒得听他说什么,自顾道:“谬乱其二,天下初定,各地各百姓居民刚是安定度日,再以霸道布政,无异于火中取栗,使百姓再陷水火,只怕步入隋朝后尘亦不久矣。”
天下初定,历经战火的百姓最渴望的就是和平安逸,如果在这种时候实行严刑酷法的话,只怕会事与愿违,说不定会步入隋朝的结局。
不得不说,李运的这个观点,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胡说八道,无知言论。”封德彝回呛道。
“是否为无知言论,我且是问大人,·如若你十日不层饭食,果腹不得,饥肠辘辘,可还会挑食?”
“当然不会。”封德彝说道。
“那我再问你,若你三日不曾进水,口干舌燥,是否会偏执于琼浆玉液?”
“自然也不会。”
人在饥饿难耐和口干舌燥的时候,哪里会顾得那么多,只有能填饱肚子和止渴就行,又怎会在乎饭食可口,水是否好喝。
但见李运嘴角露出一抹诡谲的笑容来,道:“那便是了,既然封大人已经亲口承认自己的谬乱,是你输了。”
“胡说,我何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封德彝一脸懵逼,他怎么不记得自己承认过自己的错误。
知他不解,李运则解释道:“饿饭之人不挑食,口渴之人不择水,如这般说法,不恰是印证了久经离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于治理这个道理吗?封大人,这可是您亲口承认的,难道好像耍赖不成?”
“这……”
封德彝顿时恍惚,没想到自己竟然着了他的道,刚开始李运故意示弱,以为自己牵着他的鼻子走,让自己放松警惕。
让自己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已经被李运反向套路,他的“果腹饮水”之论,恰是他反击自己最好的借口,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反而还亲口承认了他的理论,否定了自己的理论。
封德彝无话可说,自然就是败了。
他们可是知道身为右仆射的封德彝可是能言善斌之人,如何就毫无征兆的突然败北?实在令人思之不及,想之不解。
而此时,房玄龄则是早已经料定此中结果一样,不觉惊讶,反倒是商行舟,对于李运更是高看了一眼。
“这小子还真是让人意外啊。”商行舟心说道。
李世民对于李运的“果腹饮水”论调表示非常感兴趣,想不到他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看法,当真是不简单啊。
至于其他人,都觉得李运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不过就是侥幸赢了罢了。
“意外,一定是意外,只不过是封大人不小心着了他的道。”
“对对对,不然就凭李运这个废物也会是封大人的对手?”
场外议论纷纷,而场内则精彩继续,封德彝败阵,又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名叫裴寂,官拜左仆射。
封德彝败北,顺应由他来争辩,只听裴寂说道:“云王之言,乃高谈阔论,那才是真正的不切实际。”
“裴大人何以见得?”李运反问。
“帝国伊始,杀伐之风昌兴,欲祛除之,需得贤明之君为政百年方可使然。然则,大乱之后,欲求大治,短时间内又如何能弃霸道,而行王道呢?”裴寂说道。
帝国建立之处,各地杀伐之风未曾平息,行王道仁政,无疑滋长杀伐之风,唯有快刀斩乱麻才为根本。
闻听此言,现场惊起一片欢呼,众大臣们同喝道:“裴大人所论,彩!!”
李运见其他人随声附和,却也不惧,胸有成竹地回击:“百年而治者是为庸常之主,而非圣哲之君。若明君施政,上下同心,四方响应,大治又有何难?于我看来,三年功成尤嫌晚矣。”
如果说裴寂论证精彩,那么李运的回击也同样精彩,他的这番言论在李世民和商行舟看来,从一位少年郎口中说出,实在难能可贵。
裴寂也是一愣神,想不到他小小年纪竟可说出如此论调,当真不简单,故不敢掉以轻心,步入封德彝后尘。
“自夏商周三代以降,人心日渐浇薄诡诈,故秦朝行之以严刑峻法治国,汉朝亦不得不兼杂王道与霸道,此乃欲教化而不能,又岂是教化而不欲?云王不过少年郎,不懂朝政,不识时务,汝之虚论,荼乱国家!”
不得不说,裴寂的这番话实在是尖酸刻薄的指摘,一下子上升到国家,除却反驳之意,更有吓唬李运的嫌疑。
当然,李运也毫不示弱,坦然应对:“三皇五帝治国时,民亦久经离乱,可照样能够教化,躬行霸道而成就霸业,躬行王道则王业,一切缘由皆取决于人君努力。考诸史籍,昔日黄帝蚩尤七十余战,天下混乱至极,黄帝胜之,天下遂平。”
“其后颛顼诛九黎,商汤驱夏桀,武王伐商纣,无不是天下大乱后进而缔造太平盛世?敢问裴大人?若说古人淳厚质朴,后世浇薄诡诈,那么时至今日,民应悉数变为鬼魅,人君又如何教化治理?”
李运口吐芬芳,侃侃而谈,他的言之凿凿,回击裴寂的言论更是有理有据,说话更是铿锵有力,令人听之震撼。
裴寂无言以对。
裴寂落败,又有文官站出来反击李运,“汝之言论,乃儒家悖论之言,不切实际。”
而李运更不客气地说:“《论语·为政篇》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敢问这位大人,孔子曰仁政,又何为儒家悖论之?”
那人一时语塞。
……
此间,李运几乎挨个与百官舌辩,其结果无一例外,都被李运“用典”回击,诸如《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公孙丑上》等著名篇目,辩驳的百官可话可说。
而最后,李运更是用一句话,彻底封死了所有的口,道:“尔等熟读圣贤,孔夫子尚以仁政行治天下,你们却否认先贤,莫不是你们觉得自己比孔子还要圣贤?”
百官沉默,无言以对,谁人敢跟孔子相比?
至此刻,胜负已分,毫无疑问,这场辩论胜利者是李运。(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