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院,想着是不是把这儿也放把火烧了?围着院外看了看,见很容易引起山火,秦月打消了这个念头。
秦月往出走,刚走出小路,碰上了来接应她的车。秦月说了看到的情况,也说了自己的想法,几个人也都觉得秦月的话有道理。
谭五看了看天,“月儿,你这一趟可不算白跑,这天马上就黑了,你不是说里边有房子吗、不是正好可以住一宿吗?”
长贵和小梅都表示赞成,秦月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车是进不去了,把需要带的东西放到马背上,粮食等盖上油布,将车藏到路旁树的隐蔽处。其实,是没有必要藏的,这样的地方谁来?
几个人牵着马进到里边,马料,粮食、菜和锅灶倒都是现成。房后就有个溪流,水很干净。小梅和长贵张罗着做饭,谭五和秦月张罗着喂马。
房间也用不完,秦月和小梅住一个房间,谭五和长贵住一个房间。累了一天了,大家都睡得很早。
谭五在睡前又将四周巡视了一遍,所谓小心无大错。
秦月在这种地方,警觉性是极高的,睡着和醒着几乎没什么两样。睡到半夜时,秦月听到了声响。很快就听出,是人走路的声音。她很纳闷,除了这伙强人,谁还能来这里?如果是对自己这几个人来的,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这几个人又回到并住在这里,难道是一直跟踪吗?
小梅在沉睡,秦月不想惊动她。蹑手蹑脚的从屋子里出来,轻轻地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移步。晚上的月光很明亮,一个身影正朝秦月的方向走了过来。走的很慢,腿脚明显不好,一瘸一拐的。
秦月计算着距离,伏在阴影里不动。来人好像没防备什么人,也没想躲什么人。
走近了,已经到了秦月的最有把握的距离。对方还没看到人影,已经被秦月按住。
“救命!救命!……”是女人的声音。
这样的地方喊救命有用吗?不过是求生的本能。
秦月快速点了这人的哑穴。这救命的喊声肯定能惊动同伙,秦月怪自己大意了。注意听四周,没有别的动静,秦月很纳闷。
“月儿,怎么回事?”喊声惊动了谭五。
“抓住了一个,我点了哑穴,您先带回屋去。好像就一个人,我在附近查一下,看有没有同伙。
“月儿小心。”谭五把人扛在肩上。
所有的房间,院内院外,秦月查了个遍,没有发现。
为了不惊动睡着的长贵和小梅,谭五把人带到了一个空房间,点起了蜡烛。秦月看到光亮,进到了房内。
“好像是个良善之人。”谭五对秦月说。
烛光下,打量一下抓到的人,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正用惊恐的眼睛看着秦月和谭五。
秦月点开了妇女的哑穴。
“好汉饶命,我以后再也不跑了,一定好好在这里干活。”中年妇女跪在了地上。
“大婶,不用怕,我们不是这山寨的坏人。”秦月将中年妇女扶起。
经过询问得知,中年妇女是前不久,与本村的几个人结伴去泽州走亲戚,结果在这里被这伙强盗劫了。虽然都是穷人,但这伙强盗也雁过拔毛,身上值点钱的东西都被搜走了。别人都放了,唯独留下了这个中年妇女,给他们干杂活。
中年妇女对这些强盗的事知道得不多,只知道这儿是大寨主平日住的地方,也是他寻欢作乐的场所。
中年妇女一直想逃,但这里看得很紧,一直没找到机会。今天,看到大寨主带着几个人和车马,慌慌张张的离去,这里一个人也没留,觉得机会难得就跑到树林中。想先藏起来,再找机会逃跑。不幸跑得太急,被一个树墩绊倒,把脚脖扭伤。伤得很重,很难走路。夜里实在是饿得不行,忍着痛想摸回来找点吃的。
谭五赶紧去灶房为中年妇女做了碗面汤。中年妇女看到谭五和秦月面和心善,情绪很快安定下来。秦月问她的家在什么地方?中年妇女说是在和济源交界的,泽州下属的阳城边缘的一个小村子。
秦月说,他们几个去济源,正好路过阳城,可以将其送回家。中年妇女高兴得又要给秦月下跪,被秦月拦下。
第二天,长贵和小梅起床后才知道昨晚发生的事。都是懂事的年轻人,也都同情受苦受难人的遭遇。问明中年妇女夫家姓黄后,两个人都亲热地叫中年妇女为黄大婶。见黄大婶行走不便,好心的小梅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
黄大婶家住的小村离去阳城的路不远,一条乡间的路可以走马车。伤筋动骨一百天,过了一天,黄大婶的脚脖肿得更厉害了。不想给这几个好人再添麻烦,强烈要求她留在路边。说在这里很容易遇到熟人,通知家里人来背她。几个人当然不答应,坚持将其送到家。
人不见了,黄大婶的儿女们都出去找人了,只有黄大叔在家。正为找不到妻子而心急如焚,没想到喜事从天而降,人被送到了家。
把人送到了,几个人本来是要即刻赶路的,但老二口怎么会答应?虽然,这也是户穷人家,但杀鸡宰鹅也要招待恩人。人同此心,盛情难违,只是,几个人走的时候,把从山寨带出来的几大袋粮食硬留了下来。
这样一耽搁,这天晚上,几个人只能在阳城落脚了。
阳城,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古称濩泽。康熙、雍正年间,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
这里,同样历史悠久。在传说中的尧舜夏时期,阳城属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春秋属晋,战国时迭属韩、魏,为濩泽邑。
几个人安顿下来后,有人对他们说,到了阳城,九女仙湖是必游的。那里处处成景,步步生幽,有屹立于水中如中流砥柱的阳城古八景之一九女仙台;有形如大瓮,深不可测,被称为“海眼”的栖龙潭;有云蒸霞蔚,悬崖垂挂的白云洞、娘娘庙; 有尖担印、三面锣、三圪堆、牛皮洞……
再一打听,去九女仙湖是泽州方向,等于是走回头路。但是,想到再来这里,不知何年何月,几个人一商量,还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这样,第二天,他们便来到了离县城三十多里地九女仙湖。
他们先来到了九女仙台。通晓古今的谭五说,明代诗人宋之范有诗赞赏这里,谓之;太行多胜境,无乃此为尤。独立众山内,惟余一径幽。云房盈绝顶,檐溜落中流。传道九仙女,燃灯到上头。
大意是:太行山有很多风光秀丽的地方。但是,没有比九女台的景色更优美的了。这里群山屏环,绿水交流,险峻挺拔的九女台孤峰独立于众山之内,碧波之中,只有一条曲折盘旋的小道可以通往台顶,上面建有九女仙祠,殿宇层叠,翎翼悬空,若遇天雨,房檐流下的雨水能直接落到台下的河水中,真是奇妙极了。据说祠中供奉的九女神十分灵验,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常常在台上显现灵光。
谭五又说,明代还有一位诗人叫俞时,也有诗吟咏这里:元女在何处,碧台今尚存。山环拄天柱,水绕跨河轮。汗漫游仙岛,岹峣览佛门。高朋逢二妙,物外有清论。
说得是:常在台顶传经布道消灾救难的九位女神不知道到什么地方云游去了,只留下风姿绰约的九女仙台默默矗立在沁河峡谷中,还有那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在民间娓娓传唱。群山环抱之中,九女仙台一峰独峙,高耸挺拔,宛如一根擎天大柱,直插九霄云外;台周碧水环绕,波涛滚滚,它又像一艘渡河的大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几个人登上高高的台顶,在九女祠中拜神焚香,随意游赏,一个个兴致勃勃,潇洒自怡,心情格外舒畅。
游完了九女仙台,他们来到了栖龙潭,秦月随口问:“五爷,这里有没人名人留下的诗章?”
谭五说:“还真有,这人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就是阳城县人的本朝一代名相,学者、诗人—— 陈廷敬。”
此人有诗云:断峰临巨壑,开辟意何雄。石口排云黑,潭心浴日红。人传是海眼,天遣作龙宫。万象苍茫里,风雪起涧中。
说的是:将那峭拔险峻的断壁奇峰置于渊深幽暗的巨壑之上,虽然让人触目惊心,但是这样的创意是多么雄奇豪壮啊!汹涌的激流从山崖断口注入深潭,黑云翻滚,浓雾弥漫,浪花飞溅,响声震天,阳光在粼波中红光闪耀,真是奇观!人们称它为海眼,说明其深不可测,又说是天造地设的龙宫,蛟龙在此潜伏,随时都会兴风作浪的。万千气象都包藏在这苍茫的景色里,让人联想到大千世界的风雪也可能出自这里的山涧之中。
置身深不可测的栖龙潭,几个人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胸襟。(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