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 上疏

徐渭翻了翻白眼,说道:“还能怎样?两条路,一条是向抚台说明原因,请抚台上奏皇帝,让皇帝下旨允许苏松巡抚在义乌县招募新兵组成新军训练,然后持此旨意让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配合,你自己去劝说义乌人参军。”

    郑光皱紧眉头道:“这样太慢了,最快也要二十天才能得到回信,有没有更快的方式?”

    徐渭说道:“第二条路,现在并无浙江巡抚,就要看看抚台能否和金华知府说上话,请抚台与金华知府商议,让金华知府允许配合你去义乌招募三千新军,这也不是难事,不过,那要看交情是否深厚等等,否则人家会不会帮你就不一定了。”

    郑光也觉得的确是这样,所以便带着徐渭一起去找朱纨,向朱纨表示了苏松卫所兵不堪一用,还是不要浪费军费,尽快教会他们使用火器的方法,让他们能守城就行,野战是万万不敢指望的,若要训练出合格的野战部队,还是需要从其他地方募兵,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浙江金华义乌县。

    朱纨闻言,摇了摇头道:“金华知府就算愿意帮忙也是没有这个权力的,但是朝廷目前没有置浙江巡抚,所以本来可以联系浙江巡抚去做的事情,也必须要通过朝廷下达指令才行,再者说了,平之,苏松之地,将就着点儿,真的连三千士卒也招募不齐全吗?”

    郑光松了口气,无奈道:“抚台,若硬是要这么说,也不是不行,只是,属下并不愿意将就着来,兵者,国之重器,死生存亡之道,不可不查,属下以为,若要练兵,若要花钱,就要练最好的兵,花钱就要花在刀刃上,练一支能打胜仗的兵,因此,将就这种说法在练兵之说里是万万行不通的。”

    朱纨思考再三,便提笔开始写奏折:“这件事情老夫无法私自做主,毕竟老夫不是浙江巡抚,如果是的话,也就无所谓了,现在,这件事情还是要陛下同意才行,然后直接把政令下达到金华知府处,让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配合,不过平之,义乌之地,当真可以招募到合适的士卒?”

    郑光点头:“民风越彪悍,民越不服管制,当地农民山民乃至猎户就越是合格的兵源,这样的地方,大明很多,但是距离咱们最近的,可以最快成军的,就是义乌,而且属下以为当地官员不会多做阻挠,咱们把那些刺头和闹事的全部招募走,整个义乌就安静了,他们不会不愿意的。”

    朱纨下笔飞快,说道:“老夫相信你的眼光,平之,老夫会以加急将此请求送抵京师,请陛下允许,然后,你便去义乌募兵,但是,最好不要超过三千人,否则,苏松的财政很成问题,这几日老夫也有些头痛,苏松的问题一大堆,老夫都来不及处理,之后的练兵,可能要全权委托给平之和文长了,若有需要,就与辅良商议即可。”

    郑光和徐渭躬身行礼:“属下遵令。”

    等待朝廷政令抵达的日子里,郑光就在家中一边温书一边拟定练兵大纲,对于先天条件极佳的士兵,规范军纪军法,使之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士兵的搏击能力很强,很多都在官府无力过问的械斗中杀过人,一点儿都不害怕战斗和鲜血,这恰恰是最难克服的问题,而现在,有了优质的兵源,这些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朱纨的奏折以最快的速度,十三天抵达了京城,当天就被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里,嘉靖皇帝虽然不大处理繁琐政务,但是有些奏折是他点名一定要拿给自己看拿给自己批阅的,比如人事安排,比如花钱的地方,比如兵务。

    “哦,朱纨还真的把郑光纳为了代理练兵守备,让郑光为他练兵,郑光提出苏松卫所之兵不堪大用,不应当把钱花在他们身上,想要招募浙江义乌人组成新军,询问朕是否答应……陆炳,这个事情,你怎么看?”嘉靖皇帝把手上奏折递给了坐在一旁的陆炳,方才是他们奶兄弟之间时隔多日的叙旧小会,氛围轻松,突然间来了一封奏折,还真叫陆炳有些忐忑。

    一听这个事情,陆炳就放下心来,笑道:“朱纨也真是敢做,不怕耽误了郑光的会试,让天下士子口诛笔伐?”

    嘉靖皇帝把奏折放在桌面上,笑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想做些事情让朕看到,不过这郑光倒是有趣的紧,真就答应了,也不担心自己的科举,要求还挺奇怪,苏松人不要,现成的兵不要,偏要义乌人,陆炳,这义乌是个什么地方?有何特殊之处?”

    陆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义乌此地,臣了解的也不是太多,大概就是穷乡僻壤,民风彪悍之地,那些地方宗族之间为了土地和水源的斗争还真不少,这郑光有意思,专挑这些地方募兵,募来的全是刺头,虽然的确很能打就是了。”

    嘉靖皇帝有了些兴趣:“能砍下一千多倭寇首级的能人,朕不觉得他会信口开河,把朕的信任当作儿戏,朱纨也是老臣了,有不少军功,不会信口开河,既然能为郑光做说客,那就意味着朱纨也是认同的,这郑光能打仗,能考试,还会练兵?”

    陆炳笑道:“要真是个会练兵的能人,练出一支强军,那臣估计九边的那些总督们就会向陛下要人了,会练兵还能练出强军的人才,这些总兵总督什么的,可是非常渴望的,出了一个绝对被当成香饽饽抢来抢去,他要真会练兵,还是个进士,那对大明来说还真是好事。”

    嘉靖皇帝看着那封奏疏,便对身边的黄锦道:“拿朱笔来。”

    黄锦立刻照办,递上一支朱笔,嘉靖皇帝接过之后就在奏折上批下一个“准”字,递给黄锦:“你亲自交给内阁,告诉夏言,尽快下达苏松巡抚。”

    黄锦说了一句“遵旨”,立刻就飞奔着跑出去了,陆炳好奇道询问道:“陛下这就答应了?跨省募兵,这还真不是常见的事情。”

    嘉靖皇帝皱起了眉头,声音变得低沉起来:“到不完全是因为这个,连一个少年都看得出来东南卫所兵不堪一用,甚至都不愿在他们身上花钱,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些卫所兵已经烂透了,无药可救了,朕还要再看看,再等等,这新军是否真的善战,若当真如此,朕还真的要动一动东南了,十几万大军的军费一分不少的下去,就给朕拿出这样的结果!那孩子都在劝说朕不要浪费钱了!”

    嘉靖皇帝的声音愈发低沉,眼神也越来越冷,熟悉嘉靖皇帝的陆炳自然清楚,皇帝生气了,又有人要掉脑袋了。

    奏折下达到内阁之后,首辅夏言看了这本奏折,看着看着就把眉头皱了起来:“让苏松巡抚去浙江义乌募兵?这算什么事?黄公公,这个,真的是陛下亲自批阅的?还有,郑光不过一黄口孺子,尚未及冠,一次大胜,又能意味什么?”夏言坐着,抬起头直视黄锦,把黄锦看得心里发虚。

    “阁老,这是陛下亲自批阅的奏折,吩咐小人告诉您,立刻下达给苏松巡抚,不能误事,这是陛下的原话。”黄锦小心翼翼的如此说道,夏言自然相信黄锦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弄虚作假,心里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下达了,坐在不远处的严嵩一边批阅一些公务,一边小心翼翼的时不时的偷瞄一下夏言,似乎在想着些什么。

    黄锦离开后,夏言摇着头叹息一声道:“郑光再有才华,也不过十七,尚未及冠,一个小儿,如何可以为他而改变国家规定呢?唉!”

    严嵩放下笔,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道:“夏公多虑了,这封奏疏乃是苏松巡抚所上,现任苏松巡抚朱纨可是个能人,在蜀地平定过不少次的叛乱,立下不少军功,这才被陛下调任苏松巡抚,主持抗倭大局,这样的老臣,又如何会被一个黄口孺子的信口开河所误导呢?既然朱纨还是上疏了,只能说,他也认为这样做是可以的。”

    听了严嵩的话,夏言看了严嵩一眼,便把目光移开,开口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郑光不过一举人,年不过十七,如此年轻就被陛下和朱纨如此器重,恐怕对他的未来不太好,更何况他还是今科举人,明年二月就要赴京参加会试,此时此刻还要帮朱纨练兵,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考试吗?

    老夫倒不是说他一定是信口开河,就凭他能用苏州兵斩首一千五,老夫也会对他另眼相待,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突然的提拔,对少年人并不是好事,但愿他能考取进士,甚至是被选庶吉士,这样的少年人,要多在翰林院里磨练一些时日,才能真正的大用。”说着,夏言再次拿起一封奏疏,看了几眼,顿时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连忙把奏疏合上,这才看到了奏疏外面刚劲有力的五个大字——请复河套疏!(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嘉靖攻略不错,请把《嘉靖攻略》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嘉靖攻略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