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危与机

    当然,美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如今美国已经拿起了当年英国“自由贸易”的剧本,并且大力发展海军实力。

    原历史上,美国就是在今年九月份搞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要求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东非暂时还没有发展到美国这个阶段,不过随着东非工业的发展,过不了多少年,东非也会支持美国的主张。

    毕竟如今世界规则是由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制定的,对于打破这个旧的世界体系,其他国家都是比较乐意的,东非也不例外。

    “继续加大和南美国家的外交,文化,政治交流,尤其是要多扶持我们的代理人,如今国际市场几乎被瓜分殆尽,而想要多吃多占,就意味着有人让出手里的利益,这显然是不会轻易办到的,所以我们只能继续努力,多开辟新赛道,避开直接竞争,或者提升我们的工业水准,提高商品的竞争力。”恩斯特说道。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东非工业水平进一步提升,这样东非的工业产品才能正面和其他国家同台竞技,最后还是要看谁的工业实力强,工业水平上来之后,自然会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就像美国,其对外政策转变也是因为其工业的飞速膨胀,工业发展带动了美国实力的提升,这是如今美国海军发展的前提,也是美西战争获胜的保障。

    如今东非工业在数量上都还没有起来,自然无法和其他列强相比,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东非工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爆发期。

    在1899年,东非之前的工业领域改革基本完成,新建设了大量工厂,遍布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北部和南部也实现了工业的从无到有。

    而在中,东部地区,东非的一批新兴产业正在飞速壮大,电力,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几個产业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尤其是电力,汽车等产业不仅规模起来了,还积累了大量技术上的优势,只要随着时间推移,未来二三十年内这部分产业的市场,东非是有极大竞争优势的。

    同时,这也意味到1899年,东非之前一轮的工业投资已经完毕,后面就是东非工业投资开始回血的过程了。

    而这也是东非积极开发南美等新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因,毕竟工业产品生产出来后,不可能只由东非国内市场消化,国际市场甚至更重要。

    而国际市场,刨除各国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以后,可供东非选择的地区和国家本来就不多,南美也是东非唯一还没有大规模涉足的地区。

    所以恩斯特说道:“从出口上来说现在我们的主要市场是欧洲,远东和中东,欧洲是东非工农业产品的主要市场,而远东和中东是优势市场,在这个基础上,南美就是未来东非贸易的第四大市场。”

    “而对新市场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绑定,这样才能在如今高关税壁垒的环境下取得一定的突破。”

    按照恩斯特的记忆,前世20世纪初发生过几次经济危机,尤其是1913年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所以在整个20世纪初,工业领域竞争只会越发激烈,不过对东非的影响应该不大,一方面是东非本国市场尚未饱和,作为农业国,东非国内市场需求就是比较旺盛的。

    就像拖拉机,电力设备,汽车等,目前东非自产自销是要大于出口的,而这些产业有赖于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远比传统产业强的多。

    而东非前一轮的工业投资中,已经完成了一次产业升级,淘汰了大部分落后产能,在其他国家大力扩军的背景下,东非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和设备更新,科研,教育等领域,本身就占据了优势。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国家选择的道路是错误的,如果能够通过扩军占领更多的殖民地和市场自然也能应对经济风险。

    但是恩斯特并不看好这条道路,至少对于目前阶段而言,扩军对于国家发展弊大于利。

    目前各个列强国家实力相对均衡,这让各国很难下定决心开战,不打仗自然也就无法对蛋糕重新分配,当然,美西战争应该算是例外,但是美国获取的古巴和菲律宾本身体量就不大,对于美国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这就和东非购买棉兰老岛是一样的,棉兰老岛人口少,得不到有效开发,东非暂时也就不能从棉兰老岛获取收益。

    而且目前装备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迭代时期,尤其是海军,美国海军的扩张实际上是早买早享受,而恩斯特的海军发展路线就属于晚买享折扣,在无畏舰出现之前,东非海军这四五年时间里都不打算大规模扩充军舰数量。

    在恩斯特看来,接下来几年时间,一直到1905年,东非国家发展的重心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提升东非的工业实力,而等到1905年之后,再考虑国际形势变动,制定东非发展战略也不迟。

    当然,20世纪初不断频发的经济危机也确实值得恩斯特警惕,虽然历史变动了不少,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应该是不变的,要避免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传导到东非本土,打乱东非的布局。

    当然,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其他国家或许仅仅是高关税壁垒,而东非现在除了沿海城市,大部分地区还是闭关锁国状态。

    有这个防火墙存在,即便经济危机真影响到东非,也只会对沿海地区的经济造成冲击。

    而且经济危机对当前东非而言并不是坏事,危机中同样代表着机遇,这样也更有利于东非获得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虽然东非本身工业亮点不少,但仅限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上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还是难以抹平的,而经济危机就是东非的机会。

    当然,如今东非再引入技术和设备,就和七十年代大为不同了,七十年代经济危机中,东非主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而新世纪东非最重要的是弥补东非工业的短板,对东非工业体系查缺补漏,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不过这也让恩斯特颇为遗憾,那就是在20世纪初,东非无法扮演前世苏联的角色,虽然东非经济体制上和苏联有些相似特征,但是东非已经提前将资金投入到了工业发展上。

    不过这也并不是坏事,苏联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中确实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享受到了欧美经济危机的红利,虽然对于苏联本国的工业和科研也是一种冲击,但把握好度,就可以避免。

    而与之相比东非算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线,毕竟恩斯特一直追求的都是稳扎稳打,在恩斯特看来短时间内让东非工业迅速膨胀未必是好事,不然的话黑兴根省的金矿开挖,就能解决东非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非洲创业实录不错,请把《非洲创业实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