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么说来,明朝的内阁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最大的毛病,就是引得后来的政治大火烧得噼里啪啦。

    特别是嘉靖朝后期,严党和清流那争斗,还有天启年间,魏忠贤的宦官党和东林党的较劲,都快把国家的根基摇晃散架了。

    “这么一讲,好像真没有什么制度是毫无瑕疵的,总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啊。”

    朱标拧着眉头,不管怎么摆弄,说到底宰相的权力还是换了个方式复活,皇帝要想高高在上管着满朝文武,总得依靠别的招数。

    “爹说的没错,这事没法子完全避开。说来说去,古往今来治理国家,讲究的还是人管人,而人这东西,其实是经不起太多考验的。”

    朱寿点点头,其实到了明清这皇权集中制已经发展得挺完善了,但历史那循环往复的规律摆在那里,光靠人来管还是难以长久稳定。

    “那你寿儿的意思是?”

    朱元璋琢磨了会儿,似乎不太确定朱寿到底想说啥。

    “法治!”朱寿吐出这两个字,平日嬉笑的脸上头一遭显出严肃认真来。

    “天子犯法,跟老百姓一样受罚。”

    这话一出口,空气瞬间变得沉重,朱棣刚举起来的筷子一下停在半空,周围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这话能随便说吗?

    这要是普通官员嘴里蹦出来的,第二天怕是人就不见了。

    可偏偏说这话的是朱寿,老朱最疼爱的孙子,虽然原本就是爱他爱得深沉。

    “好,好,好!”

    朱元璋连笑了三声,伸手揉了揉朱寿的脑袋,

    “要依着法治,你说爷爷该怎么处置你之前想要谋反那事儿?”

    他把问题扔回给朱寿,倒想看看这小子还能说啥。

    “法律没说不让干的就是能干的,而且我也没真造反,你不能因为我有燧发枪和土豆就说我想谋反啊。”

    朱寿这一套歪理,让朱元璋愣了愣。

    “你自己都承认了。”朱元璋笑道。

    “没啊,我一直说的是燕王要谋反,我只是想那时候保护爷爷自己罢了。”

    朱寿这一反驳,让朱棣脸色铁青。

    “我也没想造反过,你可别瞎扯,这可是会掉脑袋的。”朱棣连忙摇头,恨不得立马跟朱寿撇清关系。

    “朱寿,既然说要法治,那谁来制定法律呢?”朱标这时找机会插话问。

    “还是老爹你抓得住要害,法治最关键的就是立法权,只要立法权在手,实际上还是控制着整个国家。”

    朱寿冲朱标竖起大拇指,老爹大概是这里唯一能听懂他话的人。

    按照朱元璋死板的想法,恨不得把所有权力都捏在手里,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权力分散的。

    当然,朱寿也没打算马上在大明搞君主立宪制,就算要搞也是要搞君主握有实权的那种。

    “这事儿以后再说吧。”

    朱元璋话里透着不高兴,对这孙子的想法,他越来越摸不透了。

    “嗯,关乎天下百姓的大事,本来就得慎之又慎。”

    朱寿很能理解朱元璋,能听完他的话还不发火,已经是很难得了。

    不过相应地,他在爷爷那儿的信任度明显打了折扣。

    “不过有一件事,爷爷得马上想清楚,这事两百年内能把大明彻底拖垮。”

    朱寿似笑非笑地看着朱元璋,按照老朱的个性,绝不会坐视大明这么掉进深渊不管。

    果不其然,听了朱寿的话,朱元璋眉头紧锁,看了看朱标和朱棣,然后郑重地说:

    “希望你不是胡说八道。”

    朱元璋喝了一口酒,静静盯着朱寿,沉声说。

    原来刚才的话都被当作胡言乱语了,朱寿摇头叹了口气,看样子只能从老爹那里想办法了。

    毕竟,自己现在已是一转身成了受益者。

    从上往下改革哪有那么容易。

    “我记得没错的话,洪武九年时,爷爷就规定了皇家宗室的俸禄。”

    朱元璋眉头舒展不开,看了看朱标,朱标这才点点头:“亲王五万石,郡王六千石,你回京城在宗人府恢复名分,也能领到属于你的那份。”

    “五万石,爷爷真是出手阔绰。”朱寿笑着摇了摇头。

    “可爷爷有多少子女?二十五个儿子,也就是说光是亲王一年就要支出一百二十五万石。”

    “相信爷爷和老爹都看过《韩非子》,里面有一句话你们应该记得:

    如今有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儿子再生五个儿子,祖父还没去世就已经有了二十五个孙子。”

    “就算每个亲王都有五个孩子,除了继承爵位的二十五个世子,还剩一百个郡王。”

    “这一百个郡王,需要六十万石的俸禄,加上前面的一百二十五万石,总共一百八十五万石。”

    “这百八十五万石,如果我没猜错,估计占了大明税收的十分之一左右。”

    “十分之一!”朱棣猛然惊觉,他对大明税收不甚了解,但他对燕地的税收很清楚,也就能大致估算出来。

    燕地的税收加起来还凑不够百万石,可光是分给亲王的就有这么多。

    难怪父皇会想削弱藩王。

    “没那么多。”朱标淡淡地说了一句。

    他常年监国,也许连朱元璋都没有他那么清楚大明的财政状况。

    虽然亲王的俸禄是一笔大开销,但远没有朱寿说得那么夸张。

    “当然没那么多,真要有那还得了。毕竟爷爷生孩子也不能一刻不停,有些叔叔比我年纪还小,肯定还没生下堂兄弟,大概有我算的三成到五成左右,也就是六十万石到九十万石之间。”

    朱寿翻了个白眼,自己老爹拆台的功夫真是一绝。

    这次朱标没反驳,因为这个数字确实估算得相当精准了。

    其实说到这里,在场的人大概都明白了朱寿想讲什么。

    这还只是算了两代的俸禄,往后呢?大明能传多少代,难道这些俸禄要一直发到天荒地老吗?

    “就假设爷爷万岁万万岁,永远不下岗,以每二十年一代,每代都有五个孩子,只算一代。

    那么二十年后,大明就会有三代宗亲一百二十五人。”

    “四十年后,就有四代宗亲六百二十五人。”

    “六十年后,就有五代宗亲三千一百二十五人。”

    “八十年后,就有六代宗亲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五人。”(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