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寿儿有何想法

    “一百年后,宗族里就会有七代人,总共七万八千一百二十五口人。”

    “再过一百二十年,咱朱家的后代能超过四十万。”

    “而一百四十年后……”

    朱寿不紧不慢地道出这些数字,这时候,朱元璋心中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握杯的手轻轻颤抖,仅仅是八代子孙,人数已达到数十万。

    即便按照朱元璋最初的设想,仅保证朱家后代不受饥饿之苦,所需的粮食银钱又将是多么庞大?

    更别说,亲王、郡王不会无故消失,他们累积的俸禄恐怕到时候整个明朝都承担不起。

    朱棣紧张地盯着朱元璋,悄悄咽了口唾沫,这个问题他哪敢接话。

    他现在虽然只有三个儿子,但还有几个女儿,女儿同样享有宗室俸禄。

    朱寿提到的五个孩子不算多,若真按这趋势发展,百万宗亲,单是吃饭就能让大明吃穷。

    “父皇~”朱标此时也忍不住叫了一声,这个问题确实是朱元璋遗留的难题。

    为了让宗亲不争夺权力,朱元璋还规定朱家子孙不得从事职业,这意味着俸禄成了他们生存的唯一依靠。

    一旦要削减,恐怕宗亲们会立即拿出老祖宗的规定来反对。

    更何况,这还假设皇位不变更,一旦皇位更替,亲王、郡王的数量更会增多。

    这绝非良策,朱元璋的这个决策将把大明推向无底深渊。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苍白无血色,呆滞的目光在身边几人脸上扫过。

    “标儿,你说咱们该咋办?我只是不想子孙像我当年那样,连饭都吃不饱。”

    “父皇,现在还未到无法挽回的地步,父皇可以回京商量此事,我相信定能找到两全其美的法子。”

    朱标连忙安慰,他第一次在无所不能的父亲身上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挫败感。

    况且,现在压力最大的,不是朱元璋,而是他自己朱标。

    父皇未退位,自己已掌握实权,即便是父皇推行削藩,兄弟们也会认为是自己的决定。

    但他不得不做,他不能把这个问题留给朱雄英去解决。

    朱寿没有继续往下说,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足够,没必要在他们理解后再说风凉话。

    毕竟,他只是基于后人的视角,他不能说朱元璋的初衷就是错的。

    “寿儿,你有什么想法?”

    这时,朱元璋看向朱寿,尽管他满口奇谈怪论,但这次说得确有道理。

    朱寿摊开双手,无奈道:

    “很简单,汉朝的推恩令不就能用吗?别总想着搞特殊化。”

    “君子的恩泽,五代之后就难以为继了。再亲的人,过了五代,谁还能记得你呢?”

    朱元璋听后没有反驳,而是陷入了沉思。

    按之前的数据,到了五代,宗亲不过三千多人。

    去掉亲王和郡王,俸禄也就二百万左右,虽然对大明税收仍是一笔巨款,但还不至于伤及根本。

    “标儿,你觉得朱寿提出的办法怎么样?”朱元璋问道。

    “是可行的,但不能急于求成,而且如果实行推恩令,就不能限制宗亲做事,甚至应允许他们做官。”

    朱标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四,你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转头问向朱棣。

    “儿臣没有意见。”朱棣双手赞同,他哪敢有意见。

    他本以为燕王的位置保不住了,现在只是削藩,只是推恩令,他已经很满足。

    五代之后大概也不用驻守边疆了,无论如何,子孙平安总比以后饿死强。

    “那就从燕地开始实施,亲王俸禄五万石太多,先减到一万石,郡王减到两千石。”

    朱元璋一句话定了调。

    “一万石……”朱棣欲言又止,削藩他同意,但这实在太狠,直接削掉了八成。

    “怎么?有意见?”

    朱元璋冷冷地问。

    “没有,只是儿臣能不能用这一万石换土豆?”朱棣小心翼翼地问。

    “对呀,父皇,这事不急,等土豆培育成熟,以其产量,到时候用土豆作为赏赐,就如同削藩了。”

    朱标突然意识到,土豆的产量若是普及,作为赏赐的粮食根本不值一提。

    “不行,该减还得减,刘三吾那里的土豆,要想达到能赏赐数万斤,恐怕还需几年,这几年能省则省。”

    朱元璋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也拉不回。

    不过,土豆这东西确实是个好东西,难题迎刃而解。

    “儿臣遵旨。”朱棣撇撇嘴,看来真的没法了。

    “行了,别不满意,北京的建设还要你这个燕王亲自监督,到时候大运河等许多事情都要你来处理,到时候有的是赏赐。”

    朱元璋又抱怨了几句。

    “儿臣遵命。”

    朱棣这才露出笑容,看来父皇对他还算不错,他也知道两京制度的事情,另一京城的位置几乎决定了他们藩王的地位。

    没选西安、太原和洛阳,而选了北平,本身就是对他的信任。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寿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是埋头喝着闷酒。

    吃着朱寿亲手烹饪的菜肴,却被辣椒呛得咳嗽了几声。

    “你不回京吗?”朱元璋忽然问。

    “没必要回去,回去只会束手束脚,在外才能给爷爷、给父亲最大的帮助。”

    “那燧发枪有几个问题是工部解决不了的,还有那些作物,刘三吾已经来找朕谈了好几回。”

    朱元璋平静地说出几个问题。

    朱寿明白,他是想让自己进京。

    “他们工部解决不了的,我也解决不了,枪管需要多次精细打磨,那些构造如果造不出,也只能用老办法铸造模具。”

    “刘爷爷种土豆,没快速路可走,我已经把我种植的经验都写给你们了。对大明而言,让百姓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