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乡试

    “非得是老爸亲自出马吗?就算这趟有风险?”朱寿望着自己的爷爷,心里嘀咕着他是不是真的那么固执。

    “老二他不敢的!”老朱淡淡回应,语气中的坚定让朱寿感到在意。

    “等他敢了,你可别后悔哦。”

    朱寿顶了一句,连称呼的尊敬都不顾了。

    “寿儿啊,这次是老爸自己想去的。”

    这时朱标站了起来,他可不想让父皇和弟弟因为这事争吵起来。

    “为啥呀?”朱寿不悦地问,

    “聪明人不站在危险的墙边,这么简单的道理老爸不可能不懂。你要去西安,那就是说在秦王那儿你们已经有了证据,爷爷的决断力呢?”

    朱寿看着朱标和朱元璋不同寻常的表情,突然悟出了点什么。

    是自己这位心怀仁善、还在乎兄弟情义的老爸故意的,如果朱元璋下命令,后果就太严重了,朱标作为哥哥还能稍微挡一挡。

    “行行行,我去还不行吗!”

    朱寿烦躁地摆摆手,摊上这样的老爸也没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老爸去冒险。

    听到这话,朱标终于笑了。

    “但丑话说前头,这一路我只负责老爸的安全,别的事儿一概不管。”

    朱寿提前打了预防针,他对那些叔叔们可没感情,真动起手来,说不定自己比老朱还狠。

    “也不用你管,这一路上有军队护送,你只要在秦王府紧跟着你爸就行。”老朱这才开口。

    他答应朱标同行,自然包含了朱寿贴身守护。

    这小子的武艺恐怕已超凡入圣,有他守护,这一行应当放心。

    想到从陕西传来的消息,老朱叹了口气,恨不得立刻把老二抓回来,老朱家的名声都被这家伙搞臭了。

    但事情有轻重缓急,朱标离京需安排的事务太多,监国无人,老朱也该趁机想想日常辅政的人选。

    在这小院住了一夜,次日一早,朱元璋和朱标就返回京城。

    虽然也想让朱寿马上回去,但这边不能没人,朱寿得留下些人手。

    况且院子里的菜还没长好,有的还得移到京城去种。

    朱寿毕竟在这住了几年,虽然感情没到特别深的地步,但一想到要离开这里,总是有点舍不得。

    那些火枪早就被搬走了,院子里看起来没啥值钱东西,但朱寿屋里随便一件都是外头难得一见的宝贝。

    签到这么多年,得了一堆看似没用的东西,比如牙刷、牙膏。

    这些塑料化工品他自己造都造不出,有用的比如抗生素、消炎药之类的,都分门别类收好了。

    去京城待个一两个月,差不多就该陪老爸出门了,这一路的行李也得准备。

    准备了五天,才把搬家的事搞定。

    锦衣卫宋忠带齐人马,护送朱寿和李善长回了京城。

    李善长没想到这么快,他才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小院住了三个多月,还以为再也见不到这地界了。

    五天时间,老朱已经在秦淮河边给新店挑好了位置。

    可能考虑到朱寿要担任这次乡试的考官,这地儿离江南贡院很近。

    这也意味着,离江南贡院对面的青楼也很近。

    “今天的生意似乎很惨淡啊。”

    早早来备考的书生看到对岸门庭冷落,顿时没了心情。

    “前不久朝廷不是说要发养廉银吗,其中就不准涉足青楼。”旁边另一书生叹了口气。

    “来这儿寻欢作乐的哪个不带点钱,养廉银那点钱算啥?”

    说话的书生虽然穿着普通长衫,但里面却是丝绸,一看就是有钱人。

    “话不是这样说,朝廷倡导清廉,要是你拿不到养廉银,仕途就完了,以后谁敢用你?”

    “说得对,说得对!”

    一群人说着穿过小巷,青楼里的老鸨气得牙痒痒。

    可也没办法,短短几天,客人少了一半多。

    要不是以前利润丰厚,这些青楼早就倒闭了。

    朱寿坐在马车上听着这些,也不禁笑出声,他知道老朱雷厉风行,但没想到这么快。

    影响到青楼生意,这影响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马车停在分店前,朱寿下车,看到那三层楼高的宏伟建筑,他都惊呆了。

    没用钢筋水泥,全凭木头卯榫搭建的房子,竟能建得如此高大。

    他走进店门,店里空间极大,是原来那店的三倍大。

    店中央,老朱提着毛笔,正给牌匾题字。

    “雅俗共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老朱刚好落笔。

    别看老朱审美一般,但字确实不错。

    “朕亲手题的字怎样?”老朱把毛笔递给旁边的太监,笑着问进来的两人。

    “自然极好。”朱寿一番吹捧,没想到刚到老朱就来了,看样子又把老爸一个人丢宫里加班了。

    李善长则规规矩矩行礼,没发表意见,当然要非让他说,也只能说还不错。

    皇帝字写再好也没用,你看那宋徽宗,书画大家却治国无方,啧啧~

    “哈哈,朕也觉得不错!”老朱笑着把牌匾交给旁人,搂着孙子问,“朕安排的地方满意不?”

    “满意是满意,不过受众得调整一下。”朱寿这一路上看明白了,这秦淮两岸的确繁华,但来的人都很有特色,就是文人多。

    不像寿州城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所以叫雅俗共赏挺合适。

    这儿底层百姓恐怕来的少,得根据受众调整服务。

    “随你安排。”老朱对朱寿极为信任,好像前不久因附近青楼而大发雷霆的朱元璋不是他似的。

    “我得花钱装修一阵子。”朱寿说。

    “乡试不远了,你的考题出好了吗?朕要对全天下的书生一视同仁。”

    老朱见又浪费时间,不禁问道。

    “嗯,在李先生那儿。”朱寿趁搬家那几天随意出了十道题,涵盖了中学到大学的知识。

    难度不小,估计能做对三题以上的都很少。

    李善长看了好几天也就解出四题。(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