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数学是科学的根本

    李善长从背后拿出一个密封好的文件夹,递给了朱元璋。

    瞧着那份小心谨慎的样子,老朱心头有点发笑,不就是份考试卷子嘛,至于这么郑重其事吗?

    不过,这倒也激发了老朱的兴趣,毕竟这是孙子亲自出的题目,想必总有它的独到之处。

    他可不是一窍不通,两年前的大殿考试,那可都是他亲自批阅的。

    伸手接过了文件夹,自己动手打开,结果光是第一道题,老朱的脸上就露出了诧异。

    眼前是一堆堆的数据,看得他眼花缭乱,这还仅仅是前面几题。

    后面的题目更是五花八门,比如带图解的河流治理问题、桥梁建造,还有人口增长的预测,当然,重头戏是经济学的难题。

    这些题目,就算让那些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看了都头疼,更别说这些读了十来年圣贤书的人了,真是难为他们了。

    而且这次出题,也让朱寿发现了自己习惯与传统文化不太合拍的地方。

    就是书写方式,自古以来,从竹简流传下来的习惯,书写是从右至左,从上到下。

    这对汉字还好说,但对于数学来说,表达起来就特别别扭了,这让习惯了阿拉伯数字便捷的朱寿感到非常不适应。

    这次出题,全是靠李善长在一旁帮忙翻译成读书人才勉强能理解的语言。

    朱寿不知道华夏数学发展不平衡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他认为推广阿拉伯数字和等式刻不容缓,因为数学是科学的基础。

    “嗯,题目出得不错!”

    老朱揉了揉眼睛,随口夸奖了一句。

    至于题目究竟如何,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涉及面很广,头疼的事就留给那些大学士去解决吧。

    “爷爷今天在这儿等我,应该不只是为了这个吧!”朱寿问道。

    考试卷的事只是小事一桩,就算老朱不来,他也会让宋忠送进宫里。

    老朱点点头,随即带着朱寿往后院走去。

    这家店铺的后院也是十分宽敞,颇有几分高门大户的感觉。

    往来伺候的丫鬟和仆人都是从宫里精心挑选出来的,见到二人都齐刷刷地下跪行礼。

    老朱也没让他们起身的意思,直到进了大堂,老朱才挥手示意,这些人便都散去了。

    李善长没有跟来,朱元璋给他安排的住处在偏房。

    “爷爷,你知道的,我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朱寿望着那一群宫女太监,眉头紧锁。

    他倒不是抵触别人服侍,前世按摩店也没少去。

    他只是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处处被人盯着,况且他还藏着不能让人发现的秘密。

    “那你挑几个留着,毕竟这里是京城,不比乡下,用人之处多的是。”

    朱元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可……”朱寿还想推脱。

    “你总得习惯这事。”

    老朱淡淡地说了一句。

    毕竟这是自己的孙子,未来大明的继承人,到时候政务繁忙,哪里能事事亲自来做。

    朱寿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答应了。

    “我这次来,一是为了之前答应给寿儿的住所,本来我对这个地方不太满意,离那烟花之地这么近,我怕你会学坏,所以打算给你找个媳妇,听说你见过蓝家那位姑娘?”

    老朱意味深长地看着朱寿,这小子已经十五岁了,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他自己也是过来人。

    当然,像朱寿这么大的时候,老朱还在为一顿饱饭挣扎,吃饱了才会想那些事,人之常情嘛。

    “不必了,我不会去那种凡夫俗子的地方。”朱寿平静应对。

    他虽然只有十五岁,生理年龄小,但心理年龄早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了,对这种事早已没有年轻人的热情。

    “说得好,但你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你叔叔伯伯们都是十五六岁就成家,十七八岁就要去封地,我找个机会,让适龄的女子进宫让你挑挑看?还有你还没举行的冠礼,也该补上了。”

    老朱拍了拍朱寿的肩。

    “爷爷,我现在还不想暴露身份。”

    朱寿听出了老朱话里的意思,先选妃后冠礼,且不说皇孙的冠礼有多复杂,光是祭祖这一项,他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老朱咬了咬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悔意:“我知道,你还在怪我把你养在外面八年这么久。”

    “和这没关系,我只是需要点时间,”朱寿抬头望向这位老人,忍不住笑了,“我要是怪爷爷,又何必帮爷爷呢?”

    老朱这才点了点头,朱寿在知道他们的身份后,表现得完全不像个普通的孩子,依然那么镇定,仿佛看惯了世间百态。

    “大概需要多久?”老朱问。

    “爷爷就把我当臣子使唤吧,这样我才能发现官场上的弊端。”朱寿没有直接回答,转而说道。

    老朱沉思了片刻,笑着拍了拍朱寿的肩。

    “那我心里有数了,接下来这事和前几天寿儿说的有关联。”

    老朱这才正式说起了第二件事,也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现在两广、浙江、福建等地方的老百姓,私下里交换货物已成风气,将我朝的金银、铜钱、绸缎、兵器等物品贩卖给外国,当地官员屡禁不止。”

    “前些日子,寿儿说的那个什么通货紧缩,让朝廷储备金银,发行纸币。”

    “我的意思是,干脆下旨禁止,不允许和任何外国进行贸易。”

    老朱说着还看了看朱寿的表情,当然,这已经是老朱下达的命令,他并不是来征求朱寿意见的,而是想看看朱寿有没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

    朱寿沉默了,没想到老朱一来就把他扯到了海禁这个问题上。

    不过也好,即便老朱不说,他之后也会找机会提起这事。

    海禁政策历来都有争议,有人认为它像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是一种常态化的政策;也有人认为“不禁即为开放”,海禁其实是一种偶尔的政策,像隆庆开关才是常态。

    当然,普遍的看法倾向于前者,但现在是明朝初期,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比较明确,用老朱的话讲就是“一片木板也不准下海”。(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不错,请把《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