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正国的记忆中,刘教授是一位刚过五十岁的中年人,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因为其本人属于国内在五十年代土生土长起来的精英人才,并不属于牛鬼蛇神一类,倒是幸运地躲过了各种批斗和摧残。
那既然是共和国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在大革命时期都属于是根正苗红的大学老师,到现在国家层面拨乱反正之后,自然就更是到了飞速发展的时候,现在能够跟着混个眼熟,那也是很不错的,至于这次具体要实验项目的问题,那是另外一个重点。
作为学生,在学校就需要严格恪守自己的本职工作:“教授,我这边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要做实验的话,随时都可以。”
刘教授并不太爱说话,五十多岁的年龄正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对于汪正国这位助手的表现,虽然内心比较认可,但从骨子里来说,他还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做学生和助手理所应该的,只是默默地点头,转而开始做着自己的事。
一句话都没有,这样的开头让汪正国始料未及,原本计划了很多借口,想要搭讪一下,刷个好感什么的,这自然就无从下口,遇到一个不说话的主,一时半会儿这还真就没辙,只能在后面看着刘教授匆匆走进一旁的单间。
无奈之下,也只能在一边干等着,一会儿看看实验室的工作日志,一会儿又跑去研究一下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在连续各种无聊之后,这时候才看到教授从里面出来。
穿上一件泛旧的白大褂,再加上刘教授本人还是高高瘦瘦那种,给人感觉文质彬彬,像是老学者一枚,有白大褂的承托之后,看起来倒是很有些科研人员的风范。
但是当汪正国把白大褂和破旧的实验室联系起来之后,又感觉不管从哪里来看,整个都不太协调,还真不知道在这种条件下,还能够出些什么成果来,这倒是让人有些怀疑。
说实话,若是两天前那位真正的83版汪正国,那还确实比较适合做助手这类工作,但就现在的汪正国来说嘛,肚子里是真没多少关于光学实验的经验可谈,纵使头脑中有一些遗留下来的记忆,但真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反应肯定是要慢半拍,这要出洋相的。
好在今天的刘教授似乎并不打算做实验,反倒是坐在办公桌前面一言不发,良久之后才拿起之前进门时一起带来的文件研究着,脸上更不时皱起的眉头,手里的钢笔不断地拿起又放下,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表明,肯定是有什么大事。
大抵是过了十多分钟之后,站起来,缓缓地绕着并不大的破旧实验室走上一圈,看着陈旧的设备,目光中满是遗憾,末了,更是长长地叹息,甚至发出一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难、难啊!”
刘教授一语就道尽现在实验室的艰难之处,汪正国要是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那五六年的执教经验就真的是全部都教到女老师身上去了。
真要说起这教学、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老师头疼的大事,就在重生的前一周,汪正国都还在各种打申请,要学校尽快采购新的教学设备,而设备清单也不过就是要求采购几台普通的国产数控车床而已,但这也是困难重重。
想到这里,内心竟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没说的,这都是同人同命啊!
此时是真正的有感而发:“教授,咱现在这也不是没办法嘛,学校只有这样。我们之前的项目做完了,你不是说要准备新申请一个项目吗?新项目下来,应该就有经费来采购新设备,只要有源源不断地项目到手,咱不怕没经费和设备。”
这话说的是没错,对于蜀大这种国家级重点高校,几乎是有着绝对的资格来申请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科研项目,只要你能够成功申请到这些大型科研项目,经费什么都是随之而来,这一点就是重点高校的优势之处。
相对而言,其它的三流学校,要想走这种靠申请科研项目来获得经费,从而更新设备的路,几乎是没有太大可能,有的时候就算是申请科研项目,那也要看你的资质,并不是所有学校、实验室都有资格、有能力申请这些项目。
想到自己之前当老师的时候,整个学校上上下下几乎就没有走过申请科研项目这条路,这不是没有人想过,而是没那个资格,学校唯一的资金来源也就是靠着政府那点教育拨款,甚至是各种捞偏门,那时候的汪正国对各大名校的教授、研究员们申请项目之后的那种风光无限,可是羡慕的紧。
刘教授骤然间听到汪正国这话,想都没多想,直接就笑了,这学生是不知道情况就乱说,要是这些项目那么容易就能申报下来,自己就不用如此愁眉苦脸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候的蜀大在光学工程科研项目资质上,还真不怎样。
“你这话说的就只是表象而已,真以为科研项目就那么好申请?你看看,就我们这实验室,头上天花板的水泥块动不动就掉一块下来,地面也是坑坑洼洼,甚至连这些设备动不动就要罢工。而这次新项目的申请,摆明了是要审核实验室的硬件水平,我们这是百分之百的过不了。难啊!”
一口气把话说完,这才回到办公桌前坐下,还招呼这汪正国也坐过去,看样子教授今天的心情确实是不太好,想找个人摆谈摆谈,而实验室里面唯一的一个学生兼助手,自然就是他说话的目标了。
将面前的一份文件毫无保留的推到汪正国的面前:“你也可以看看,就现在这项目,若是能够申请下来的话,我们实验室肯定能够迎来鸟枪换炮的大发展,但是我现在也犯难了,咱的基础硬件设施不足,所以没办法,只能眼馋着流口水!”
对于这份文件,汪正国是没有必要细看,也只大致看了一下标题之后,就往后面项目申请资质方面投入重点关注,而这好几页的资质要求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看完,直接就不用再看下去了,光是实验设备要求一项,直接就把现在的光学实验室拒之门外,更何况后面其它的相关要求,这也难怪刘教授如此郁闷。
回过头再看项目课题:树脂透光材料在精密光学镜片领域的制造工艺。
课题很大气,听起来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甚至就连汪正国都对这项目感兴趣了。特别是看到树脂材料镜片的时候,想起自己上一世鼻梁上的大啤酒盖,那都是各种莫名心酸,好在现在这具身体居然视力还挺好,这也是汪正南唯一感到高兴的地方。
再看这个项目的时候,就不得不承认它对汪正国很有吸引力,之前汪正国跟着刘教授已经做过关于硅酸盐玻璃的镜片快速研磨的项目,所以汪正国昨天就想着将技术实用化,以学校三产公司的名义整一个普通的光学镜片厂出来,生产一些消费级眼镜镜片什么的,还是大有作为。
现在又有新项目要在树脂透光材料上下功夫,用树脂透光材料做精密光学镜片,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相比传统的硅酸盐玻璃而言,树脂材料来做眼镜镜片,实在是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从成本、透光度、重量上来说,都是完胜!
若是这次真的能够把树脂镜片做出来,汪正国就一定会把眼镜镜片这个行业做出来,并且做大做强,有树脂镜片这一核心技术做底牌,那绝对是神挡杀神,现在市面上的普通硅酸盐镜片的眼镜,还能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对于树脂镜片,这东西汪正国太熟悉了,上辈子作为深度近视的人,每一次配眼镜都是艰难的选择,在玻璃和树脂材料之间,汪正国还特意找了资料看看两种材料的区别,这才知道树脂光学镜片大规模进入国内,那都是九十年代之后了,而且那时候还是国外眼镜巨头以进口方式带进国内,而在国外市场,实际上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实用化。
树脂材料来做透光部件,这个是很早就得到了业界认可,便宜、耐用、不易碎,容易制造,这些都是它相对与传统硅酸盐玻璃的绝对优势。
国外通过六七十年代的研究,在树脂材料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国内在这方面,实际上也就仅仅是局限于普通的廉价透光材料领域,在高端一点的精密光学器件上面,现在国内还真就没有谁敢用树脂来制做,这些都是基础科学技术落后所造成的原因。
现在国内拨乱反正,为了要追赶先进水平,从高校科研层面来带头研究国外六十年代迅速发展的树脂光学镜片技术,这也无可厚非,八十年代的国内科研学术界都是这样,唯一的目标就是赶快补上六七十年代落下的技术。(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