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问计

    演武结束,袁熙送太史慈到营寨外时,却在军营门口遇到了杨凤。

    先前杨凤打完百济后,没有直接回黑山,而是来了蓟城探望杨婉,因为住段时日,准备近日动身离开。

    她留在现在才走,也是袁熙的安排,因为黑山军士也到了换防的时候,正好需要杨凤将幽州新兵带回,和驻防的老兵交换。

    这也是袁熙试验的一种新做法,便是和平时期的驻防轮换制,虽然花费成本要多一些,但是却能多少防止军户在当地形成势力的趋势。

    杨凤也曾抱怨过,说自己什么杂活都做,袁熙当时笑道:“别忘了,你可是名正言顺的黑山校尉啊。”

    杨凤气的牙痒痒,偏生她的脾气已经被袁熙摸清楚了,只得耐着性子呆着,她不过算算时间,新兵也差不多训练好了,所以今日才来军营堪堪。

    太史慈见了杨凤,两边寒暄几句,然后说道:“后日我便要离开蓟城,回黄县老家了,也许自此和师妹再不能相见了。”

    杨凤也知道太史慈命不久矣,说道:“师兄后不后悔学了阿父的呼吸术?”

    太史慈洒然笑道:“怎么会,若是没有师父,我现在说不定还是默默无闻,亦或早已横死沟渠。”

    “人终归要死,但能做多少事情,便是看个人本事,慈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谢绝袁熙相送,费力地往登上马车,太史享想过来帮忙,却让太史慈阻止,说道:“你不用回家了,从此跟着大王,大王要你作做什么,你便做什么。”

    太史享没想到现在就要和太史慈分别,往前愣愣走了几步,太史慈也不看他,对袁熙深深施了一礼,便叫马夫驾车离开。

    袁熙和杨凤见马车远去,心里皆是五味杂陈,袁熙叫过太史享,说道:“以后你就跟我在府里居住,把我当做亲生父亲就好。”

    太史享呆呆应了,袁熙转向杨凤,“子义说他不适合习武,我怎么觉得他体质还行啊?”

    杨凤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了太史享几遍,也是疑惑道:“怪了,这孩子即使不是出类拔萃,也是个好苗子,哪里不适合习武了?”

    她随即醒悟过来,说道:“我却忘了,师兄说是心里不在乎,其实对呼吸法折寿这事,多少还是耿耿于怀吧。”

    袁熙也反应过来,叹道:“身为父亲,不一定指望子嗣超过自己,但都会希望孩子平安长寿吧。”

    “习武就不习武了,以后天下太平,读读书做个文职也挺好。”

    他见杨凤就要离开,不由压低了声音,“你…..这些年身体如何?”

    “我这边府库里面还有不少药材,你要用的话,尽管带走。”

    杨凤鄙夷地看了袁熙一眼,“你以为我和师兄一样没数?”

    “我每次催动秘法都控制的很好,再活六七十年都不成问题,伱瞎操什么心?”

    “走了走了,要是有事情我不会和客气的,到时候你别小气扒拉就好。”

    袁熙拉着太史享,望着杨凤离去的背影,心中叹息,这表演的有些拙劣了,真以为能骗过我?

    百济皇宫一战,你那速度明显和以前相差不少,何况你本来今日是来军营点卯的,怎么没进门就回去了,是怕我再看出些什么?

    袁熙怔怔站着,心道不知不觉,自己来到这世上十年了,当初追随过自己的人,很多都已经不在了,而很多人也即将离开。

    不知道能陪自己走到最后的能有几人,自己所能做的,只能是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让他们尽量不留遗憾吧。

    他望向邺城的方向,明年有可能冀州便要爆发大战了,这次杨凤带新兵加强黑山防卫,也是为此做准备。

    也不知道冀州争夺尘埃落定之时,会有多少人殒命,多少人能活到最后,这四国的时代,又要经过多少年头才能终结。

    袁熙所不知道的是,四国一统的日子,确实不好看出来,但其中有一个,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吴国。

    孙权虽然在南昌建都,而且将其经营的根本重点放在了豫章,但现在他却感觉快要支持不住了。

    且不说袁熙水军这两年对长江的控制越发严密,陆逊甘宁的组合,也凭借水军将江东水军死死压制在南岸水寨,听说最近荆州又投了些水军将领到袁熙水军,以后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了。

    而更让孙权抓狂的是,水军他起码还能打打,陆地上的崩溃,才让他无计可施。

    东边的袁熙军从吴郡往西图谋也就罢了,毕竟中间还隔着個丹阳郡,多少有些缓冲地带。

    但孙权地盘的西边就不一样了,占据长沙零陵的刘备招兵买马,向南图谋的同时,也在不攻打蚕食和孙权接壤的地盘,虽然有祖茂黄盖等人在边境抵挡,但显然不是关羽张飞的对手,已经吃了好几个败仗,丢失了两座城池。

    孙权站起身来,走来走去,他现在也顾不得凶虎拿吴夫人恐吓自己的事情了,眼下最紧迫的是如何挡住刘备,不然自己就要被灭了!

    他想了半天,不得不承认,如今掾属之中,能在经略天下上帮助自己的谋士,已经不多了。

    先前还有不少人可用,但随着鲁肃去了寿春下落不明,周瑜伤势变成沉疴,大部分时间都在卧床养病,张昭这些徐州派打仗又不行,孙权算来算去,竟然无人可问!

    孙权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叫人备了马车,往周瑜府邸而去。

    周瑜听仆人通传时,孙权已经进了屋,他连忙从榻上爬起来,对孙权拜道:“不知大王前来,未能远迎,恕瑜失礼之罪。”

    孙权连忙上前两步,将周瑜重新扶到榻上坐下,叹道:“公瑾何须如此多礼。”

    “看公瑾如此形销骨立,我心如刀绞啊,医士是如何说的?”

    他这话倒是真话,周瑜一直在养病,孙权已经两个月没见到了,今日看到周瑜形貌,登时吓了一跳,这身体瘦弱,衣服如同挂在身上,无风自动的凄惨模样,还是当初意气风发的美周郎吗?

    周瑜刚要说话,只觉胸腹之间又有些喘不过气来,咳嗽几声才艰难开口道:“瑜只怕命不久矣。”

    “只是未能等到大王成就霸业的那天,瑜心中惭愧啊。”

    孙权心道还霸业什么,我保不保得住性命,还两说呢!

    他握着周瑜的手,出声道:“要是没有公瑾,孤将如何支撑?”

    “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如今公瑾养病数月,不仅外事一片混乱,朝堂也是弥散不安,外事不定,何谈内事?”

    “如今我寻遍掾属之中,竟无人能代替公瑾分毫,如之奈何?”

    周瑜明白,孙权今日过来,是要自己推荐人选的,他张了张口,随即长叹一声,“瑾也知大王难处,但先前瑾最为看好的子敬,却是不在了啊。”

    “余下等人,不是年纪太小,就是兵事大略有所欠缺,瑜也曾日思夜想,但看到最后,却是也没有想出能谋略天下的人。”

    “德谋幼平,作为主帅大将,足堪大用,但唯独在江东的谋士,不知道为何,这两年像是消失了一样!”

    也难怪周瑜郁闷,后世的时候,因为江东占据江淮,曹魏又没有把精力放在淮水一带,加上逃离曹魏,去蜀吴的士人不少,所以江东一直不怎么缺谋士。

    但此世就不一样了,袁熙占据徐州江淮一带后,提前把后世有名有姓,尚未发迹出名的人才挖了个七七八八,然后其在寿春持续招揽人才,导致江东这几年吸纳到的新血很少。

    所以数场大战之后,江东人才凋零,等发现人才不够用的时候已经晚了,以致现在用人捉襟见肘,无以为继。

    孙权涩声道:“难道就没有人能够站出来力挽狂澜了吗?”

    周瑜沉默了一会,才说道:“也许陆公纪可以。”

    孙权惊讶道:“陆绩?”

    “他不是才十三岁?”

    “能做得什么?”

    周瑜叹了口气,说道:“凶虎义弟陆逊,也是十三四岁上阵打仗的。”

    “所谓人才,不看年龄,陆绩少年老成聪慧,不仅远超同侪,更是思虑周全,远胜二三十岁的大部分官员,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只要要大王多多磨炼于他,耐心等待一两天,相信其便能一鸣惊人。”

    孙权迟疑道:“但他陆家和孙家本来有嫌隙,同族宗侄陆逊又是凶虎重臣,我能信任他吗?”

    周瑜叹了口气,看了看周围,出声道:“瑜之将死,有些事情即使让大王不快,但瑜也想将一些肺腑之言,说与大王听。”

    孙权连忙道:“公瑾之言,我当洗耳恭听。”

    周瑜叹道:“昔日孙侯在世时,能横扫江东,固然是其勇力过人,当世难及,但也是因为扬州势力割据,不得不用雷霆手段。”

    “但孙侯眼里揉不下沙子,做事太过不留后路,以至于遭遇了杀身之祸,此事当引以为鉴。”

    “大王掌管江东后,手段柔和老练,其实是比孙侯要强不少的,但如今局面颓势,是为数次大战失利之故,江东士族心怀不满之人,也在不断增多。”

    “这个时候,如果不拉拢他们,只怕江东外忧内患,迟早会出大事。”

    孙权脸色难看,他当然知道周瑜说中了要害,而且周瑜还是留了几分面子,真是的情况只会更差。

    他低声道:“请教公瑾,如何做才好?”

    周瑜叹了口气,“大王不能再树敌了。”

    “暂时低头也好,凶虎刘备那边,都不能再打了,即使割让些好处也要停战,养精蓄锐,广纳人才,方能东山再起。”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不错,请把《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