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门户

    听了周瑜的建议,孙权是有些失望的,自己亲自过来求教,搞了半天,你给我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什么叫江东出路,江东的出路就是投降吗?

    周瑜见孙权面露犹豫之色,心里暗叹一声,继续道:“瑜本江淮人士,承蒙孙侯赏识,才得以立业于江东,又得遇大王厚爱,深感孙氏之恩,平生行事,皆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差池。”

    “然让瑜无颜面对的是,这些年虽有些小成,却屡次受挫于凶虎及其手下,害得孙氏到如此地步,瑜难辞其咎。”

    “今瑜伤势缠绵,药石无法,怕是不久于人世。”

    “瑜虽不才,但也希望大王基业永固,然今凶虎曹操,皆是大势汹汹,难以动摇。”

    “以江东实力,已经很难在两方之间左右逢源,所以大王当委曲求全,方是保身之策。”

    “尤其是那凶虎……”周瑜犹豫了一下,“应和大王关系颇为复杂纠结,大王要是能放下成见,和其言和,其应会给大王让出条路来。”

    周瑜已经说的足够委婉,但孙权却听明白了周瑜的意思,怕是猜到了些吴夫人的事情,不禁极为尴尬恼怒,凶虎比自己年长不了几岁,这一番搞下来,却比自己整整高了一辈,这让孙权怎么咽的下这口气?

    周瑜知道孙权心里有所芥蒂,但还是硬着头皮劝道:“子敬虽无消息,但其并不是忘恩负义之人,瑜猜测将来两边的路,也许能由子敬打通。”

    “瑜沉疴难医,不能为大王上阵杀敌,尽忠赴死,实在惭愧,今此寥寥数言,无论大王采纳与否,皆由大王自决。”

    说完周瑜伏在地上,重重顿首不起。

    孙权心里不是滋味,将周瑜扶起来,出声道:“孤知道公瑾忠心,你便安心养病,孤会等着都督好起来的那天。”

    “公瑾之言,孤会召集掾属,从长计议。”

    周瑜目送孙权走出门去,便重新回到榻上,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孙权志向很大,也不愿向人低头,在这点上,和其兄长孙策很是相似。

    但在这个乱世,光有志向是不够的,还需要实力,孙权尚在成长,如果给他一二十年,未必不能超越孙策。

    然而如今天下形势已经在飞快加速,这洪流不会等任何人,浪潮滚滚,会将跟不上的人全部吞没,江东在其中苦苦挣扎,岌岌可危,直接面对的敌人,还是在那浪潮最高处的凶虎。

    想到这个名字,周瑜心情就异常复杂,对面似乎看透了潮流走向,将天下大势完全握在手中,其找到的手下,每个人都让江东难以应付。

    身为凶虎这些年来的敌人,周瑜深有体会,从太史慈到陆逊,从诸葛亮到甘宁,江东就在和这一群人的对抗之中渐渐落于下风,就像一艘大船到处都是漏洞,到如今已经是东拆西补,难以为继了。

    而江东在这一次次的大战中,不仅损兵折将,连吴家都叛了,如今孙权要再看不清形势,只怕剩下的这块地盘都守不住了。

    周瑜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吴夫人的样子了,他已经大致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但每每想起,仍然是觉得荒诞异常。

    有什么是那凶虎不敢做的吗?

    既然有凶虎,那有何须有自己呢?

    他扭头望向窗外,一阵风吹了过来,梧桐树叶纷纷落下,周瑜望向漫天飞舞的黄叶,突然间释然了。

    算了,自己终归不是那個天下命中注定之人,有无自己,天下仍会滚滚向前。

    就这样吧,这辈子想做的事情,几乎也都做过了,说到遗憾,谁还没有呢。

    伯符,虽然有些晚,我来了。

    一片黄叶随风盘旋飞落,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穿过打开的窗户,轻轻落下,将早已失去气息的周瑜面目遮了起来。

    相隔千里的北地,袁熙正坐在小院之中的梧桐树下,听着小乔用新造的瑶琴弹奏。

    做琴所需要木头,正是院子中的梧桐树砍下来的,此世大江南北皆有种植的梧桐,和后世那种被称作法国梧桐,实际是二球悬铃木的假梧桐完全不同。

    这种土生土长的中国梧桐又称青桐,虽然不如法国梧桐枝叶繁茂,也不太耐寒,蓟城能种植存活,也是袁熙花了不少功夫的结果。

    但青桐也有其好处,其果实不像法国梧桐的刺毛让人过敏,相反是入药的药材,也可以实用,味道和豌豆差不多。

    其也不像法国梧桐那样有严重的虫害,所以其树干笔直坚实,是做琴的好材料,更是被称作栖凤之木,在中国文化中,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但只选择梧桐栖息,所以华夏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士家大族,都极为喜欢种植梧桐。

    一阵寒风吹过,袁熙见小乔抖了抖肩膀,便起身拿了斗篷,给小乔披上,说道:“北地比江淮冷一些,不太习惯吧?”

    小乔手上不停,说道:“还好,诸位夫人都这这里呆了很多年了,她们能忍得,妾也可以。”

    袁熙笑道:“人的体质不同,不要逞强,等再过几个月,才会让你见识到什么事真正的冷。”

    “淮水结冰,你见过吧?”

    小乔点头道:“倒是听说过,虽然不不是每年都有,但听说最冷的那一年,河面上冰有将近一尺厚,连院子里面的井水,都有一指厚的,当时仆人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砸开。”

    袁熙叹道:“然而在北地,有句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边寒潮来的时候,河面结冰数尺,再往北走几百里,最冷的时候,甚至泼出去的水,都可以在空中瞬间结冰。”

    小乔咋舌道:“那么可怕?”

    “人能活下来吗?”

    袁熙失笑道:“当然可以,不要小看人,为了生存下去,人可以说是世上最为坚忍不拔的生灵。”

    “这种环境生活下来的人,意志也非常坚定,其多是胡汉边民,也是幽州兵的主要兵员。”

    “在恶劣环境下,他们比江淮兵更能抗压,这也是为什么我打仗屡战屡胜的原因,更是我为什么将大本营放在幽州的缘故。”

    “江南气候虽好,但没有经受过严苛的环境,遇到外敌,很难有坚持抵抗的毅力。”

    “尤其他们那时候遇到的外敌,是击败了北地边军南下的凶悍敌人,便更加难以抵御了。”

    小乔深有同感,“是啊,江淮江东确实相对富庶,遍地鱼米,妾认识的一些士族女子,都觉得遇到外敌,说不定花些财货,便能保住性命呢。”

    袁熙哑然失笑,“我给你讲个故事。”

    他将后世靖康之耻的经过,换了个名字讲给小乔听,当他说到被金军掳走的女子惨状时,小乔脸色煞白,失声道:“有这么可怕的事情?”

    袁熙叹道:“你和大乔被桥公保护的很好,尚未接触到这世上的黑暗,也不知道塞外胡人的骨子里面,到底流淌着多么凶残的血液。”

    “其实黄巾之乱后,汉廷失去了对北地的控制,幽并边民的遭遇,未必就比我刚才故事里面的百姓强了。”

    “所以我才要挡在这个幽州门户上,只为中原安定争取时间空间,要是让关外胡人突破这道光卡,我不觉得江东能顶得住。”

    小乔听了,看向袁熙眼中充满了崇拜之色,“在妾眼中,夫君才是当时唯一的英雄。”

    随即她气鼓鼓道:“可恨江东那些人不知好歹,老是拖夫君后腿,太可恶了!”

    袁熙摇头道:“也不怪他们,毕竟他们没有亲身体会过北地的艰难。”

    “但这迟早会给他们带来错觉,就是认为关外胡人和北地汉人一样,打胜了能放他们一马,所以他们有可能会在屠城之中完全放弃抵抗,任人屠戮。”

    “而北地很少发生这种全城被屠的情况,因为他们早就了解过敌人的凶残,所以在城破后,要么选择抵抗,要么逃跑,而不是束手待擒,等敌人大发慈悲放过他们。”

    “就像曹操的徐州的屠杀一样,最开始几个城被屠后,其他城里都做了应对,有些人宁愿选择战死,也不愿意引颈受戮。”

    “当然,哪里都有提前投敌的,北地也不例外,相比硬气的人,软弱的反而更有可能活下来。”

    “这样的后果就是,北人硬气的越打越少,这几年幽州兵的数目,已经有所下降了。”

    “所以下一步我若能打下冀州,便要北迁人口了。”

    小乔惊讶道:“北地战事本来就多,妾只听闻南迁难逃的,夫君如此做,只怕不容易吧?”

    袁熙笑道:“当然不容易,但若是放弃门户,等狼群进门,所有人都跑不了。”

    “守护国门,人人有责,我夺取天下,也要同时承担守护天下百姓的责任,并不是说占了地盘就一了百了的。”

    “在这点上,孙权的格局,天然就不如我和曹操,所以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那点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外敌忧患,所以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我带你和大乔等人过来,一方面是为了封王礼仪,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让你们亲眼看看,这个天下,还有一群人在守护着边防。”

    “无论是中原亦或江东的和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将大部分威胁都挡在了关外,这是一定不能忘记的。”

    “若是忽视甚至嘲笑这一点,本来可以成为一家人的朋友,迟早会反目成仇变成敌人。”

    “所以明天的劳动教化,伱能坚持下来最好。”

    小乔吐了吐舌头,“姐姐能坚持住,妾也没有问题!”

    同时她也是心里惴惴,大乔昨天参加劳动教化回来,倒头就睡,知道现在快中午了都没有起来。

    上次大乔起这么晚还是嫁给夫君的时候,劳动教化真的这么可怕吗?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不错,请把《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